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岛国。回答下列各题。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 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
C.地形复杂多样 | 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
下面对日本的正确叙述是( )
①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土山,位于四国岛
②日本最著名的海港是横滨和京都
③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多
④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优良的港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关于日本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农民多采用大型农业机械 ②精耕细作,单产很高
③侧重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④小麦、玉米是主要农作物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关于日本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日本政府和公民环境意识强 | B.日本工人工资高,生产一次性筷子的经济效益差 |
C.日本无森林资源 | D.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 |
关于日本和新加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本和新加坡都利用了本国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
B.两国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 |
C.日本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渔场 |
D.旅游业收入是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
下图是某四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增长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变化最小的地区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示期间,总人口增长最缓慢的地区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2013年11月12日,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及以后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Ⅱ阶段人口数量 |
B.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
C.②和③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
D.Ⅲ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
该省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以后,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A.劳动力的规模 | B.人口老龄化速度 |
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 | D.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 |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征。回答下列各题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种麦正当时”是()
A.秋分 | B.霜降 | C.寒露 | D.白露 |
从5月20日开始,1万多台收割机陆续赶赴麦田进行一年的夏粮抢收,金黄的麦田与青山绿水相辉映,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道风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吉林 | B.山东 | C.北京郊外 | D.安徽 |
下图为东非肯尼亚山植被的垂直分带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山地的水汽主要来自
A.太平洋 | B.大西洋 | C.西南季风 | D.东南信风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 | B.蒸发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多 |
C.图示森林带降水量均大于蒸发量 | D.造成图示植被带更替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和热量 |
Y处的植被是
A.热带雨林 | B.热带草原 | C.亚热带草原 | D.亚热带荒漠 |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不同 | 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 |
C.绿水主要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蓝水 |
关于绿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 B.对海陆间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 |
C.对植被的地域分异没有直接影响 | D.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导致绿水的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