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4-7每题3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遏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竞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他受贿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表达忠心,一定会免于责罚。 |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
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①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名我固当()(2)驼业种树()
(3)早缫而绪()(4)故病且怠()下列句中加点字活用和“传其事以为官戒”的“传”相同的是()
A.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 B.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C.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
翻译下列句子
(1)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2)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本文是一篇带有及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中把郭橐驼和“他植者”进行(填一种写作手法),阐述了郭橐驼种树的原理,其种树之理是。(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又把种树和“官理”进行(填一种写作手法),得出“养人术”,“养人术”具体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桐叶封弟辨别
柳宗元
①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②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
③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④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⑤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针对桐叶封弟的传言,作者批驳了“”的言论。
下列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随便) |
B.虽十易之不为病(困苦不堪) |
C.要于其当(关键) |
D.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约束、制伏) |
“是周公教王遂过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周公教导成王成就自己的功业。 |
B.这样做是周公引导成王就这样过吧。 |
C.这是周公教导成王能够如意的生活。 |
D.这样做是周公在引导成王铸成过错。 |
结合第2段内容,简析作者反驳的思路和方法。
评析柳宗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治学精神和治世思想。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①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②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谄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秏①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②,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③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诸侯不说()(2)公患之()
(3)薄身厚民()(4)而百姓不与()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问于晏子曰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B.其行公正而无邪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不侵大国之地吾见师之出 |
D.景公自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
(2)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分析第2段画波浪线的句式特点。
简析墨子认为“晏子知道”的理由。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
孟子对曰:彼 夺 其 民 时 使 不得 耕 耨 以 养 其 父 母 父 母 冻 饿 兄 弟 妻 子 离 散 彼 陷 溺 其 民 王往 而 征 之 夫 谁 与 王 敌 故 曰仁 者 无 敌。(选自《孟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程戡,字胜之,许州阳翟人。少力学,举进士甲科,补泾州观察推官,再迁秘书丞、通判许州。曹利用贬,戡以利用婿降通判蕲州。徙虔州,州人有杀母,暮夜置尸仇人之门,以诬仇者。狱已具,戡独辨之,正其罪。
宝元初,忻、代地震,坏城郭、庐舍,死伤甚众,命戡安抚,颇以便宜从事。擢天章阁待制,陕西有保毅军,人苦其役。戡奏曰:“保毅在乡兵外,不黥而有籍,所以佐边备也。已隶保捷兵①,而保毅籍如故,州县以供力役,率困惫,至破析财产售田者,犹数户出一夫,民不胜苦。”因诏私役保毅者坐之。
戡坐尝保任贝州张得一,得一伏诛,夺职出知凤翔府,寻徙河中。契丹使过,称疾,求着帽见,戡使谓曰:“有疾,可毋相见,见当如礼。”使者语屈,冠而见。
英宗即位,以安武军节度使留再任。初,覃恩,蕃官例不序迁。至是,用戡奏始皆得迁。延州城,雉堞②颇卑小。敌登九州台,则下瞰城中。戡调兵夫大增筑之。横山酋豪③怨谅祚④,欲率其属叛,取灵、夏,以求兵为援。戡言:“豺虎非自相搏,则未易取也;痈疽非其自溃,则未易攻也。谅祚久悖慢,宜乘此许之,所谓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也。”
言者请选大臣帅永兴,屯重兵以制五路。戡以为“四路距永兴皆十数驿,设有警,使听节制,则不及事矣。且关中财赋不赡,宿军多,何以给之?”
治平初,命宦官王昭明等领四路蕃部事。戡曰:“蕃部所以亡去,苦边吏苛暴,为西人诱略尔。今昭明等徒能呼召首领,犒以牛酒,恐未足以结其心也。宜更置路分钤辖、都监,各部一将兵,兼沿边巡检使,无复专蕃部事。”从其奏。夏人遣使入贡,僭汉官移文于州,称其国中官曰枢密。戡止令称使副不以官,称枢密曰“领庐”,方许之。
戡告老章累上,终弗听,遣使以手诏问劳,赐茶药、黄金,乃再上章曰:“臣老疾剧矣,高奴屯劲兵为要地,岂养病所耶?”召还,道卒。
(选自《宋史·程戡传》)
【注】:①保捷兵:禁军。②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③酋豪:部落的首领。④谅祚:西夏皇帝。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狱已具,戡独辨之狱:案件 |
B.颇以便宜从事便宜:因利乘便,见机行事 |
C.用戡奏始皆得迁用:因为 |
D.设有警,使听节制设:设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保毅籍如故而又不随以怠 |
B.戡以利用婿降通判蕲州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C.所谓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也不知东方之既白 |
D.则未易攻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戡坐尝保任贝州张得一,得一伏诛,夺职出知凤翔府,寻徙河中。
(2)蕃部所以亡去,苦边吏苛暴,为西人诱略尔。在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程戡在为官处事上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