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l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12分)
材料一:经济增长正能量不断累积
(1)你如何认识图2中数据的变化?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如何继续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材料二:《人民日报》从2015年03月02日开始推出系列报道《中国品牌 中国故事》专栏,讲述中国品牌背后的中国故事,向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
(2)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关知识,阐述华为成功的原因。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理解“世界对中国品牌的认识,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的认识。”
春暖花开之际,我省某校高二年级开展以“走出书本,走进社会”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邀你同行。
走进企业:感悟民营经济活力
同学们参观了我省一家著名高新科技民营企业,了解到安徽省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2014年,民营经济发展提速,活力进一步激发.
2014年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表
注:截至2014年底,全省私营企业45.6万户、个体工商户183.4万尸,但同江浙相比,安徽民营企业在数量、质量、规模上仍有较大差距,制约安徽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说明安徽省重视发展民营经济的经济依据。
走进乡村:体味新型城镇化
安徽省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2015年2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原则,围绕“人、地、钱、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形成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城镇化道路。
(2)安徽试点方案的总体要求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方法?
参观安徽好人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安徽好人馆以图片、实物、视频、互动等多种形式,直观生动展现了829位入列“中国好人榜”的安徽好人事迹。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好人是人民的好公仆,企业的好职工,邻里的好心人。
(3)请从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角度,说明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
(1)结合材料,分别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释“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
材料二:为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政府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亚欧国家大多持欢迎态度,美国认为西方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冷落亚投行,日本暂时不考虑加入。截至2015年4月12日,已有57个国家同意加入,其中亚洲34国,欧洲19国。专家指出:不同国家对亚投行所持的态度,既有地缘政治的关切,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和外交政策的贯彻。
(1)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评析专家的观点。
随着16个市数千家龙头企业和示范性农民合作社集体入驻邮乐农品电商平台,安徽省农产品开启了"e网”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家庭农场负责人,小李在发展农产品电商前请教有关专家。专家建议:涉电农商必须根据当地特点,把握市场动向,找准了“点”再去做,不能一哄而上。在发展农产品电商过程中,小李通过调查发现:生鲜农产品保鲜技术滞后、“触网”农民缺乏专业电子商务知识和经营管理技能、部分“触网”农民不同程度地存在诚信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
(1)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专家观点的合理性;并针对小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材料二:“互联网+农业时代赋予了传统农业奔向现代化征途上一次后发制胜的绝佳契机,但目前农村面临着“新农人短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以及“信息孤岛“所带来的国内外市场信息闭塞等问题。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华丽转身,政府应有所作为.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政府应如何通过“互联网+农业”实现传统农业的华丽转身。
法者,国之重器。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摁下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快进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中国”的认识历程
(1)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法治中国”的认识历程。
◆民主政治的生动诠释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战略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实施了15年的《立法法》进行首次修改.此次修改的亮点是,突破“闭门造车’’樊篱,延长立法链条,让民众和专家深度参与;对税收法定、地方立法权等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一一作出回应。新华社微评:立法法审议修改的过程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联系材料,说明立法法的审议修改过程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诠释。
◆法治升级释放经济新红利
法治,永远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过度行政干预、公平竞争缺失、民营经济发展受限、就业歧视……中国经济的转型呼唤着法治的强化。打造法治升级版,将使中国经济释放更多的新红利.
(3)结合材料,分析法治升级对释放我国经济新红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