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推动 | B.国内政局的稳定 |
| C.国际社会的支持 | D.科技发展的影响 |
民国八年5月9日晨,蔡元培发表声明称:“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该声明的直接背景是()
| A.“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引起了学潮 |
| B.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爱国运动 |
| C.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 D.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和约签字 |
19世纪末一份传单写道:“海禁大开以来,泰西传教通商,凡我二十一省,…不应侮弄祠堂,不应袒护教民,不应动摇边疆。…予实义愤所迫,委身以报君王。”传单反映了()
| A.反对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 |
| B.“扶清灭洋”的基本思想 |
| C.“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
| D.民众思想保守有仇洋偏见 |
《资政新篇》载:“倘邦中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吾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洪仁玕这句话是鉴于()
| A.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 |
| B.不发展资本主义的教训 |
| C.天京变乱的教训 |
| D.不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教训 |
1841年12月,美国国务卿亚当斯说:“鸦片问题不是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中英政治制度上的对立 |
| B.中英外交礼仪规则冲突 |
| C.中英意识形态分歧明显 |
| D.中英贸易地位的不对等 |
由于总统与议会之间、总统与议会任命或选举的总理之间的矛盾,乌克兰政治危机逐渐发酵至不可收拾。这一事件所反映的乌克兰的政治制度的设计类似于19世纪后期的()
| A.英国 | B.美国 |
| C.德国 | D.法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