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国民大革命时期 |
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封面题字为“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A.辛亥革命爆发 |
| B.开展国民大革命运动 |
| C.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 |
| D.解放战争爆发 |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
|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
|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
|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
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
|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革命),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这反映他的政治意图是反对
| A.社会变革 | B.推翻清朝 | C.变革封建制度 | D.发展资本主义 |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
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下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 A.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 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
| C.洋务运动 | D.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军民抗击英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