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萧房知人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樊哙从高祖起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唐俭赞太宗建大策,发蒲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以为不足惜。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去:离开 | B.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迁:调任 |
C.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表:表彰 | D.角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细:小 |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
B.①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②非一士之略 |
C.①唐俭赞太宗建大策……非庸臣也②此世所以不传也 |
D.①盖以信、靖而视哙、俭不,犹熊罴之与狸狌耳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独具慧眼,留住了能助刘邦成就汉业的人才韩信,使“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千古佳话。 |
B.秦王李世民幕府属吏外调任职的人很多,房玄龄认为只要留住杜如晦就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了。 |
C.樊哙、唐俭等人虽然劳苦功高,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熊罴与狸狌而已,不是特殊人才。 |
D.大将韩信、宰相杜如晦那样的人才固然重要,但萧何、房玄龄这一类人能够选贤进能,显得更重要。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
(2)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1.�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 | ��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 |
3. | ��,徙家魏州之昌乐。幼 孤� |
4. | 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 |
5. | 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 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 用赠? |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 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 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 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 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明经 第:考取
子无为嫌 嫌:疑忌
俾其守约束 俾:使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吾所不及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因极推引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逸则富以康舟遥遥以轻飏
保邦于未危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下列各句编成四组,全都能体现张文瓘有政治才能的一项是
①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②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③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④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
⑤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⑥帝必问:"与文瓘议未?"
①⑤⑥
①③⑤
②⑤⑥
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2)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①公戒而舍之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韶,字子相,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口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高祖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颎支度军机,无所壅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征还,高祖谓公卿曰:“晋王以幼稚出籓,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①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殊不解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解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圣,敢不罄竭!但神化精微,非驽蹇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于畴昔,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之。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谓秦王使者曰:“语尔王,我前令子相缓来,如何乃遣驰驿?杀我子相,岂不由汝邪?”言甚凄怆。使有司为之立宅,曰:“往者何用宅为,但以表我深心耳。”又曰:“子相受我委寄,十有馀年,终始不易,宠章未极,舍我而死乎!”发言流涕。因命取子相封事数十纸,传示群臣。上曰: “其直言匡正,裨益甚多,吾每披寻,未尝释手。”炀帝即位,追赠司徒、尚书令、灵豳等十州刺史、魏国公。
(节选自《隋书·王韶传》)
注:开皇,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年号,从公元581年至公元601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班:调回 |
B.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邑:奖赏 |
C.岂敢自宽,以速身累速:招致 |
D.往者何用宅为往:死亡 |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王韶受到隋朝皇帝财物奖赐的一组是
①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②取乱侮亡,正在今日
③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④支度军机,无所壅滞
⑤委以后事,几岁余⑥追赠司徒、尚书令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韶世代居住在京兆,年少的时候,就被人看重。后来武帝攻下晋州,因他进谏有功,武帝封授他为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 |
B.王韶性格刚直,使晋王广非常惧怕,处理政事都要向王韶询问,所以晋王广虽然做了金陵之长,但并没有做违反国家法令的事情。 |
C.开皇十一年,王韶鬓发渐白,年龄已到了六十六岁,虽然皇上鼓励他,但他清楚自己年老力衰,担心影响朝纲。 |
D.高祖对王韶的死去极为悲伤,不仅指责了秦王俊,而且还让有关部门给王韶盖了宅院,并追赠王韶为魏国公。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圣,敢不罄竭!
(2)其直言匡正,裨益甚多,吾每披寻,未尝释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受八升许,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食已复探,轻若启椟。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噉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处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漫应之。自念叔名贤,何得武弟子?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肃客入,深启三四关,忽见女子往来,知为私廨②,屏足立。将军又揖之。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撩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酒阑,群姬列侍。将军入室,请衽何趾③,乃去。
查醉起迟,将军已于寝门三问矣。查不自安,辞欲返,将军投辖④下钥,锢闭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数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查以将军家政,故未深叩。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喝。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出藏镪数万,亦两置之。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阗咽并发,乃返别查。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将军力也。
异史氏曰:“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而将军之报,其慷慨豪爽,尤千古所仅见。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
注释:①糗糒:干粮。②廨:官吏办事的地方。③请衽何趾:语出《礼记•曲礼》注:“设卧④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用以挡住车轮不使脱落。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吴六一“将军之报”的一组是()
①因其问讯之殷,即命仆马,投刺于门②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③稽婢仆姓名已,即今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④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以半奉先生⑤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⑥后查以修史一案,株连被收,卒得免,皆将军力也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伊璜与吴六一的相遇颇富传奇色彩,查伊璜因在野寺中见一乞丐力大无比,却靠行乞为生,便鼓励其从军立功,并写信推荐,同时以金钱相赠。 |
B.十年后,查伊璜侄子到福建任职,吴六一将军前去拜谒,并热情邀请查伊璜与其会面,适逢查伊璜赴闽,但却对吴六一将军茫然不觉。 |
C.查伊璜对吴六一颇感惊异,便登门拜访吴六一则恭迎门外,延请至内堂,并大礼参拜,令其错愕不已,此时查伊璜方知事情原委。 |
D.吴六一知恩图报,将其家产一半分给查伊璜,并亲自命人将其送于查家后查璜牵扯修史案中,因吴六一全力维护,方得以免除刑罚。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
译文:
(2)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