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于清端公传   袁 枚
公姓于,讳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公清介绝俗,用兵如神,尤善治盗。知黄州时,闻张某者,盗魁也,崇闳高垣,役捕多取食焉。虑少辽缓,奸不得发,乃半途微服,佣其家,诡名杨二,司洒扫谨,张爱之,使为群盗先。居亡何,尽悉盗之伴侣肤箧机密约号,乃遁去。鸣钲到官,一日者,集健步,约曰:“从吾禽盗。”具仪仗兵械,称娖(行列整齐)前行。至张所,排衙于庭,大呼盗出。张错愕迎拜,犹抵拦。公曰:“勿承,可仰面视,我杨二也。”张惊,伏地请死。公取袖中大案数十,掷与之曰:“为办此,足以赎矣。”张唯唯,愿一切受署。合门妻子环跪泣曰:“第赦盗死,盗不能者,某等悉如公命。”公留健役助之,不数日,群盗尽获。其杀人者,活埋之。
武昌营弁某,弟素无赖,适远归,是夜军饷尽劫。弁告弟所为,彭考(鞭打拷问)诬服,连引十余人。狱具,献盗,公破械纵之。抚军惊问,曰:“盗冤。”曰:“真盗何在?”公指堂下一校曰:“是真盗也。余党进香木兰山,今晚获矣。”未几获盗,赃尚存校家,封识宛然。
江宁盗号鱼壳者,拳捷有司莫能禽。公抵任时,官吏惮公远迎,公日旰不至。方惊疑探刺,而逻者报公早单车入府矣。按察使某,公年家子也,从容言:“公过清严,则上下之情不通,某意欲具一餐为雅寿。”公笑曰:“以他物寿我,不如以鱼壳寿我。”按察使喻意,出以千金为募。
雷翠亭者,名捕也,出而受金,司、库、县握手嘱曰:“我等颜面寄汝矣,勉之。”翠亭质妻子于狱,侦知鱼方会群盗,张饮秦淮,乃伪乞者,跪席西,呢呢求食。鱼望见疑之,刃肉冲其口,雷仰而吞,神色不动。鱼咋曰:“子胡然?子非丐也,子为于青天来禽我耳!行矣,健儿,肯汝累乎?”翠亭再拜,群役入,跪而加锁,拥之赴狱。司、府、县贺于衢。
是夕,公秉烛坐,梁上砉然有声,一男子持匕首下。公叱:“何人?”曰:“鱼壳也。”公解冠几上,指其头曰:“取!”鱼长跪笑曰:“取公头,不待公命也。方下梁时,如有物击我,手不得动。方知公神人,某恶贯满矣。”自反接,衔匕首以献。公曰:“国法有市曹在。”呼左右饮之酒,缚至射棚下,许免其妻子。迟明,狱吏报失盗,人情汹汹,司、府、县相贺者转而相尤。趋辕跪谢告实,而公已命中军将鱼壳斩决西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狱具,献盗狱:罪案 B.按察使喻意喻:明白
C.翠亭质妻子于狱质:询问 D.司、府、县相贺者转而相尤尤:责怪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体现于成龙“善治盗”的一组是:
①半途微服,佣其家,诡名杨二,司洒扫谨 ②尽悉盗之伴侣肤箧机密约号,乃遁
③以他物寿我,不如以鱼壳寿我           ④我等颜面寄汝矣,勉之
⑤呼左右饮之酒,缚至射棚下,许免其妻子 ⑥趋辕跪谢告实,而公已命中军将鱼壳斩决西市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成龙任黄州知府时,为破获盗贼罪案,常亲自访察,甚至打入盗贼内部,将知情了如指掌,一举破获。
B.武昌营军饷盗窃一案中,嫌疑人被屈打成招,就在案件了结时,于成龙断疑案,宣布人次者乃嫌疑人这兄。
C.于成龙作风清正廉洁,不喜排场,当众多地方官员迎候前去赴任的于成龙时,他却轻车从简,到达府中。
D.大盗“鱼壳”潜入于成龙的府邸欲暗杀于成龙,但为于成龙的凛然正气所震慑,最终只得叹服认罪并自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获盗,赃尚存校家,封识宛然。
(2)乃伪乞者,跪席西,呢呢求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段,翻译划线的句子。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kūn]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而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出而饮之,去而飞亡。(3分)
翻译:
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4分)
翻译:

阅读下列语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下列各句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随着)
B.况短随化,终期于尽(高,长)
C.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趋向,取向 )
D.之所欣,俯仰之间(奔向)

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也会对其中的作品产生同样的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胡世宁,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濬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再知宝庆府。岷王及镇守中官王润皆严惮之。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遍穷乡。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右都御史李士实,宸濠党也,与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宁狂率当治。命未下,宸濠奏复至,指世宁为妖言。乃命锦衣官校逮捕世宁。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世宁陈方略,请选将益兵,立赏罚格,严隐匿禁,修烽堠,时巡徼,以振军威,通道路。诏悉行之。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萼议欲销兵,世宁力折之。昌化伯以他姓子冒封,下廷议。世宁言:“吾辈不得以厚赂故,诬朝廷”,萼为色变。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节选自《明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颔:点头同意。
B.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檄:发文书。
C.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引:退却
D.萼议欲销兵,世宁力折之折:折断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B.指世宁为妖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谪戍沈阳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吾辈不得以厚赂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B.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C.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D.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2)世宁陈方略,请选将益兵,立赏罚格,严隐匿禁。
(3)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 书法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 因为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 门徒

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
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

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⑵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读下面一则《论语》,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此则文字记录的是孔子对学生提出的修养要求,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要求的具体内容。(不超过10字)
(2)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什么样的教育主张?请简要分析。(100字左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