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
A.考古发掘 | B.实地调查 | C.道听途说 | D.文献查阅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大跃进” | B.人民公社化 | C.文化大革命 | D.改革开放 |
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C.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
D.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