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异彩纷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服务。1956年日本敢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的不同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
(2)根据材料三,“新经济”的发展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
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决策机构与程度各国不尽相同,反映 了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②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
③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二“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新唐书》
材料三表1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
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表1(唐朝时,正仓储州县粮食,义仓备灾荒时的不足,常平仓均粮价的贵贱)
正仓.义仓.常平![]() |
|
全国 |
109906064 |
河北道 |
21029924 |
河南道 |
22467641 |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
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秦律规定:凡因斗殴而伤别人肢体发肤要受到严重的刑罚。盗贼赃物价值
满一百一十钱者,判处徒刑并服苦役若干年。偷来价值在一钱以下的桑叶,罚徭役三十天。秦律的刑罚分死刑、肉刑和徒刑。徒刑将犯人拘禁并服哭役,这是常用的刑罚,从盗窃、伤人到官吏的严重渎职,都可判处徒刑,故受刑人数很多。
材料三:高祖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
秦法。……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史记·高祖本纪》
请回答: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律的一些基本特点,并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的联系。秦律的这些特点对秦王朝的统治与社会现实带来什么影响?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最大不同是什么?为什么汉高祖能获得关中父老的欢
迎?
借助图片,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涉及到甘地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标志物;土布和食盐。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当时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其中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材料二“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
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的攻击下岌岌可危。
——《甘地图传》
(2)以上材料涉及到甘地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标志物:土布和食盐。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当时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其中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材料三以下是对甘地的不同看法:
甲:甘地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
己:甘地是“矫揉造作的脶谋家”,是“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
丙:甘地是印度“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
(3)概括甲、乙、丙三个人的观点。
材料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体现的进步性。
改革是需要智慧的,措施出台的先后顺序,推进步伐的轻重缓急等等都很重要,这些细节可能会决定或影响改革的成与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的大事年表(摘要)
日期 |
涉及方面 |
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 |
1871年8月 |
政治 |
实行废藩置县的改革,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
1871年11月 |
对外交流 |
任命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使节团前往欧美考察,途经12个国家,历时22个月 |
1873年 |
军事 |
颁布第一个征兵令 |
1880年 |
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的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新型资本家 |
|
1890年 |
教育 |
天皇下达《教育赦语》,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宣传“大和魂”、武士道,树立以天皇神权为中心的皇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
——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材料二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百日维新期间变法的大事年表(摘要)
注:以下时间为当时中国农历,以年号纪年
——摘自《戊戌变法资料》
(3)除了材料二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外,“百日维新”还有什么方面的举措?分析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有何意义?
(4)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分别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帝国主义时期”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这对两国变法的成败是否有影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