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13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讲话精神,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
现阶段,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平台,特别是博客与微博的普及让更多人有了表达自己的平台。在网络积极推进中国政治文明的同时,网络语言的暴力化、低俗化倾向已成为网络不能承受之“重”,备受国家关注,抵制文化“三俗”,必先净化网络环境。
材料二:2011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民再续网络情缘。在谈到做好政府工作时,温家宝强调:第一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是民主监督,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对如何净化网络环境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谈谈国家重视网络民意、发挥网络监督作用的政治生活意义。
据有关部门透露,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一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因此,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2010年10月,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公布显示我国大学生就业率达94.6%,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了就业。
分析上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9分)
2010年9月22日,我国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强调,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通过结构调整,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结合材料,谈谈振兴文化产业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12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在金融危机面前都无法独善其身。在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人们的经济预期一片悲观的形势下,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越是这个时候企业家越要提振信心。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明的企业家应当从危机中看到机会。虽然现在已经进入罕见的经济寒冬,但国家推出一系列减负、减税、减息的利好政策,企业此时要善于把握这一机遇,蓄势待发,加快发展。
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唯物辨证法道理?(12分)
核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的能量密度非常高,是等量优质煤的250万倍。由于核裂变无需空气,核电站排出的废气也很少,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当然,核泄漏事故也是很可怕的。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核泄漏导致28人死亡,50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2011年3月11日,9.0级的强烈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物质泄漏,引起国际社会对核能利用的担忧。不过,专家指出,只要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核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对核能的认识。(8分)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趋向。山东省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为了促进山东海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研讨会。会议结合本省实际,提出要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的海洋经济板块,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辩证唯物论依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