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B.甲午中日战争后 |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D.抗日战争后 |
《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
|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
| C.美苏“冷战”政策的结果 | D.朝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
有人说雅尔塔体系实际上是“北极熊和北美野牛的对抗”,据你推测这里“北极熊”和“北美野牛”分别指什么
| A.苏联和美国 | B.欧共体和日本 |
| C.苏联和加拿大 | D.美国和加拿大 |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主张 |
| 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
|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
|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
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 B.发展社会经济 |
| C.推动政治改革 | D.促进思想启蒙 |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变革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士大夫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作打破的。它们是
| A.《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 B.《海国图志》、《天演论》 |
| C.《变法通议》、《新青年》 | D.《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