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节目。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假牛,也叫“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令》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气”就是最早的记述。“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
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 |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 |
C.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标志 |
D.说明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 |
英国学者威廉斯说,“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议会有权倒阁②议会制约王权
③议会拥有绝对权力④国王仍保有很大权力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法律的发展和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据下图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的起点 |
B.《十二铜表法》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
D.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较完善,因此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1957年 |
1965年 |
1972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8年 |
1980年 |
接受国 |
苏联 |
朝鲜 |
美国 |
日本 |
法国 |
美国 |
西班牙 |
联邦 德国 |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009年中美建交三十周年,奥巴马总统访华,并发表了一系列演说。从新中国成立到2009年,中美关系历尽曲折。其中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
B.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要求 |
C.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 |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赞同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缓和局势、和平共处,本是我们的口号,现在艾登(英国外交大臣)、尼赫鲁都说了,形势大变了,我们应与一切愿与我建立关系的国家建立工作。”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新中国决定以真正的不结盟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开始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③新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