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家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进行了一次在微重力条件(即失重状态)下制造泡沫金属的实验。把锂、镁、铝、钛等轻金属放在一个石英瓶内,用太阳能将这些金属融化成液体,然后在融化的金属中冲进氢气,使金属内产生大量气泡,金属冷凝后就形成到处是微孔的泡沫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失重条件下液态金属呈现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
B.在失重条件下充入金属液体 内的气体气泡不能无限地膨胀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约束 |
C.在金属冷凝过程中,气泡收缩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
D.泡沫金属物理性质各向异性,说明它是非晶体 |
(2)如图所示,上粗下细的圆筒竖直固定放置,粗筒部分的半径是细筒的2倍,筒足够长。细筒中两轻质活塞M、N间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空气,气柱长L=19.1cm,活塞M上方的水银深H=24.0cm,两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N,使之处于静止状态,水银面与细筒上端相平。现使下方活塞缓慢上移,直至M上方水银的被推入粗筒中,求此过程中活塞N移动的距离。(设在整个过程中气柱的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0相当于76.0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不计轻质活塞的重力。)
为了测量一精密金属丝的电阻率:
(1)先用多用电表×1Ω挡初测其电阻为Ω,然后用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为mm,游标卡尺测其长度是mm。
(2)除待测金属丝外,实验室还备有的实验器材如下:
A.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为15kΩ)
B.电压表V2(量程l5V,内阻约为75 kΩ)
C.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约为0.2 Ω)
D.电流表A2(量程600mA,内阻约为1Ω)
E.滑动变阻器R1(0~5Ω,0.6 A)
F.滑动变阻器R2(0~2000Ω,0.1 A)
G.输出电压为3V的直流稳压电源E
H.电阻箱
I.开关S,导线若干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进一步测其电阻而采用伏安法,则上述器材中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填代号)。请在方框内设计最合理的的电路图并实物连线。但用该电路电阻的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金属丝直径为D,长度为L,所测电压为U,电流为I,写出计算电阻率 .
打点计时器用频率50Hz交流电打出的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以原始点作为计数点,则根据此纸带的数据,纸带的加速度大小是m/s2和打点计时器打第3个点时的纸带速度是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下图(a)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
(1)测出纸带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一些,该同学计算加速度的公式应为a = 。
(2)另有位同学通过测量,作出a-F图象,如图(b)所示,试分析:图象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
,图象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你仔细读题并完成有关空缺部分内容:
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
B.在其中一根细线上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
__________、。
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然后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________________,记录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________。
如图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
B.弹力改变量与的弹簧长度的形变量成正比 |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 N/m |
D.该弹簧在剪断一半后劲度系数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