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所谓“轴心时代”,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结束了神话时代的远古文明,进入人性的、伦理的、理性的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戴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文明”的概念,他提出,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早期文明中心出现了一大批思想伟人,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发生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构成人类文绢的第一个轴心时期。中国、希腊、印度对代是三个著名的轴心文明,代表了世界文化三个核心。“这个轴心饭于对人性的形成而言最卓有成效的历史之点,自它以后,历史产生了人类所能这到的一切”,“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东西方“轴心文明”的比较》
材料二: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其城邦的鲜明个性。使古代希腊有关对人的价值的看法沿着一条人本主义的道路发展。而吹响古代西方人类精神觉醒之号角的,应该楚古希腊的智者学派。……
笔者认为古代两方人文主义最为显著的特点也就是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所没有的,那就是尊重人的个体价值和从人的自然性上得出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这些特点农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发展成熟,构筑了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和价值观念。……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的重要有两点:在人与自然关系(即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类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君——民关系)方面,特别强调民的作用。以时间顺序来看,前者体现于春秋时代,后者则勃兴于战国时期。
——周巩固《轴心时代的中理方人道主义》
材料三:春秋时的诸子百家所研究的基本上是围绕如何治国平天下,如何统治人民的经术,也就是王道和霸道之辩;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对于个人理性思考方面以及人性方面的研究也是很少。中华文明的思维注重整体,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种整体观的思维。
——《世界文明的轴心时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斯贝尔斯有关第一个“轴心文明”理论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对比轴心时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认识的异同。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认识差异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埃及有句谚语:"世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佚名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
材料二 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公里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而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材料三在考察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今天的人们往往不易想象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过多地拘泥于技术问题的探讨而忽视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伟大的力量。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古埃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
(3)材料三提出的考察金字塔建造的视角是什么?

[探索历史的奥秘]
文物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星堆共出土了1720件珍贵文物。按其功能分类,我们可将它们分为:祭祀品,共105件,主要是青铜器,其中较大型的樽和罍,其功能可能有两个方面,主要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和祖先,同时也可当作生活用品,比如装酒、粮食等;生产工具,共124件,主要是石器和玉石,其中有斧、凿、錾、刀等;兵器,共127件,主要是青铜器,还有石器和玉器,其中有青铜戈、玉戈、玉刀;生活与装饰,这方面数量最多,共1364件,其中有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象牙器,以玉器为主,占615件。除上述四种类型外,还有80根大象牙,……另外,还有当时的货币--铜贝4662枚。还有数以吨计的陶片未计算在内。
--摘自冯学敏等《点击三星堆》
材料二举世瞩目的三星堆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形,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三星堆考古发现提供的不仅仅是珍贵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将使学术界重新审视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将因之而谱写新的灿烂篇章。
--黄剑华《古蜀的辉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释读三星堆文物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
(2)推测是一种对未知现象作尝试性、合理性解释的思维方法。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古蜀国部落为什么会有大量"象牙"、"铜贝"和"数以吨计的陶片"?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意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三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