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拷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明德国在“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有
①德国思想家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④德国文学家创作了大量反思“理性王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
|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
|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
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
| 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 |
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
| B.亚历山大二世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改革中所做的努力应予肯定 |
| C.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 D.改革很不彻底,存在局限性 |
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这句话说明了
| A.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搜刮掠夺 |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
|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 | 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