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大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
|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
| C.先进文明征服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 D.印度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
1943年,伦敦《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
| A.两极格局冷战对峙 | B.1929年经济危机 |
| C.苏联农业集体化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1800年至1900年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化趋势?
|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 B.人口出生数量多 |
| C.移民主要流向亚洲 | D.婴儿死亡率降低 |
《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 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
| 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 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
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的独白:“尽管说煤窖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该漫画描述的画面最早始于
| A.光荣革命之前 | B.工业革命时期 |
| C.电气时代到来 | D.经济“大恐慌” |
美国保守派名嘴格伦•贝克在《常识——反对一个失控的美国》中说,“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赢家通吃’的方法就是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这种现象根源于
| A.总统共和制的政体 | B.两党轮流执政的安排 |
| C.两党政策大同小异 | D.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