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读下图,图甲显示2009年前后各国的每年伐林率,图乙为X地区某块农用土地的有机物、氮及钾的含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09年前后伐林率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纬度的 (类别)国家,这些国家多数因为 而伐林。
(2)X地采用迁移农业方式耕作,请简要分析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3)图甲中X地森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4)我国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这主要是由于 和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 1- 13,回答(1)~(3)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 A 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太阳直射点从 A 点移至 B 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
(2)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度。太阳直射点从 B 点移至 C 点期间,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向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 C 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多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 C 点移至 D 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全称)。
图 1-21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
(2)此时,90°E 的区时是月日时,北京时间是 时。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A.45°E、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90°W 向东至 180°
B.0°向东至 180°
C.90°W 向东至 90°E
D.0°向东至 9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多项选择)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图 1-20上 XOY 为地轴,MN 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A.∠XOF
B.∠TOF
C.∠FON
D.∠TON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 ST 与 EF 之间为 带。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 MN 向北移动到 EF,再由 EF 向南移动到MN 的过程中,在 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项选择)()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
.读图1-1-13,图1和图2处于完全处于同一时刻,据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2)图2的A.C.d三点中,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 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点。
(3)b点的人影朝 方向,а点的昼长为 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d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
(4)此时地球公转位于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 时区。
(5)有一架飞机从b点飞往c点,要求走最近航线,其航向变化过程是 。
.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2月3日12时(北京时间)从上海起航,航行20天零3小时到达位于120°W、70°S的研究地点,又过一个月后,航经澳大利亚的悉尼,再继续航行考察,两个月后回到上海,试问:
(1)到达研究地点时,当地的日期和时间?是白天还是夜间?为什么?
(2)航经悉尼时,悉尼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3)回到上海时,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