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00年3~6月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图,判断下列各题。
从图中看,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 B.内蒙古中部 | C.华北西部 | D.华北东部 |
此地区沙尘暴次数多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 A.植树造林 | B.开采地下水 | C.过度开垦 | D.水资源利用不当 |
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非劳动年龄人口指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指15~64周岁人口。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负债期是人口减少时期 |
| B.人口红利期是老年人口减少期 |
| C.第一拐点到第二拐点期间,劳动力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
| D.第二拐点之后,劳动力人口与总人口开始下降 |
人口红利期形成原因,是1982年以后
| A.改革开放,人口机械增长减少 |
| B.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下降 |
| C.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少儿出生比例下降 |
| D.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使劳动力负担降低 |
解决人口红利消失的措施,较合理的是
| A.形成适度的人口自然增长 |
| B.降低老人和儿童比例 |
| C.限制劳动力人口的迁移 |
| D.留守老人转移到城市养老 |
读国际能源强度(能源强度指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演化比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分析出我国
| A.经济总量过大 | B.能源使用量逐渐减少 |
| C.能源强度指数逐渐增大 | D.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率偏低 |
降低能源强度较好的办法是
| A.调整产业结构 | B.积极使用新能源 |
| C.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 D.向发达国家输出能源 |
读地中海周边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②植被是
| A.热带草原 | B.常绿阔叶林 | C.常绿硬叶林 | D.落叶硬叶林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植被的变化主要是水分的影响 |
| B.③-④-⑤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影响 |
| C.高山植物的垂直变化体现了地方性差异 |
| D.⑤处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 |
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H的数值应为
| A.40 | B.60 | C.125 | D.134 |
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
| A.A的数值 | B.B的数值 | C.I的数值 | D.G的数值 |
我国正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山顶“天坑”中修建一座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用以研究各种宇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众多山顶天坑的形成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 B.流水溶蚀 | C.风力侵蚀 | D.冰川侵蚀 |
在天坑修建射电望远镜的优势
| A.减少人为干扰 | B.增强通讯联系 |
| C.减少工程造价 | D.增强技术交流 |
当地冬季“天无三日晴”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季风较强 | B.冷高压控制 |
| C.多强气旋活动 | D.冷气团南下受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