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
|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
|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
|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
|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
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 )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
| B.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
|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
|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
|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
|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
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从国际角度体现了( )
| A.维护新中国利益,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
| B.“一边倒”,反击美国在亚洲的“包围圈” |
| C.遏制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
| D.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会议召开奠定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