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5月,同盟会成员戴季陶在文章中写道:“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但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并未下令追捕戴季陶。据此可以推断( )
A.民国初年,国民党与袁世凯存在着激烈冲突 |
B.辛亥革命后,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
C.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坚决反对 |
D.辛亥革命后,大众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企业的诱导 | B.群众怀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明朝万历年间嘉兴石门镇20家大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榨油原料亦主要靠“商人从北部镇、淮、扬、楚、湘等贩油豆来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门镇出现了雇佣关系 | B.石门镇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发展 |
C.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D.石门镇的榨油原料完全依赖外地 |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材料是:。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
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 |
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
人们在历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遭遇,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遭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遭遇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遭遇 |
16世纪以前,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1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这种现象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