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把上级国家机关支持、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规定为法律义务。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经济社会发展相当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很差的状况,采取多项重大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我国政府要始终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材料一:“新常态”已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以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带来了诸多弊病,包括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以及导致发展错过了最佳的结构调整时期和技术创新时期。总的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面对新常态,关键在于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清除制约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等的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好结构,发展好高新技术和培育好人才,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
材料二: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说明应如何认识并适应新常态?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保留仍具时代价值的内容和补充、增加新的内容的合理性。
(3)日常生活中时常面临着道德的两难抉择,请结合你的中学生活实践和体验,就如何践行《中小学生守则》提两条建议。(每条不能超过15字)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材料一: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材料二: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然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情况十分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80%以上高端技术仍依靠从国外进口。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但多数产品还处于中低档,在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建设制造强国要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政府和企业在推进国家建设制造强国中的作用。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二:2014年底,各大主流媒体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正能量。主人公有创业成功而转战公益的科技博士,有志愿支教边疆的年轻女学生,有向绿色产业转型的矿老板,有在纽交所敲钟的“快递小哥”,还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挥洒汗水的普通工人,他们的故事无不充满梦想与拼搏的跌宕起伏,无不用朴实而感人的细节诠释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
(1)结合材料一,阐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某地区党委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得到加强。如下图(简图):
结合材料,说明必须把建设廉洁政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的哲学依据。
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物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