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题,共24分)1、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材料一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4分)
(2)、你认为我国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推动“三农”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结合材料,分析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它是具有全国性、群众性的重要国家文化艺术节日。本届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所以要牢牢把握办节宗旨,坚持办节为了人民、办节依靠人民、办节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筹办“艺术节”的过程作为改善群众文化生活的过程。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谈谈办好艺术节为什么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多数公众已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也有少数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中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发展“不差我一个”。发展低碳经济,我们中学生也责无旁贷。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 “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迅速成为一句流行语,也引发了全民的感叹潮。在2014两会上,它同样叩问着人大代表们,对代表们而言,“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对责任和担当的切切拷问。发声在会上,功夫在平时,只有深入了解,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表达意见,代表履职尽责的时间多一点,民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增一分,代表的辛苦指数高一些,人民的幸福指数就会升一点。
(1)结合材料,请运用“体味文化”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知识简要分析,这首歌曲爆红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人大代表的时间应该“去哪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围绕放权和提高效率两大主题展开。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之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有关知识,分析在深化国企改革领域为什么要提出两项重点任务。
(3)结合材料二,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