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其中第一次“大革命”指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B.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 |
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
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 |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皇明祖训》是朱元璋告诫后世子孙的治国方略,他宣称“东胡与中国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警备之。”为此,早期明帝国在东北地区主要采取:
A.沿用元代土司制度 | B.强化都指挥使司职能 |
C.封俺答汗为顺义王 | D.重新修缮和加固长城 |
《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以上材料可看出
A.枢密院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 |
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
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
古文献记载:“城,郭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者也”;“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古人建城最初的动机是
A.用于防御 | B.便于商业活动 | C.民众居住 | D.设置统治机构 |
在逝去的20世纪的百年历史中,先后出现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这两大国际性组织,它们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重要影响。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战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财产和档案全部移交给联合国。——摘自《20世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出于对……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和原则的共同纲领业已表示赞同,确信为在它们本国以及其他国家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维护人权与正义,必须对其敌国取得完全的胜利,而且确信它们现在正在对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进行共同的斗争,特宣告:……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摘自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美、中、英、苏四国政府)它们承认有必要在尽早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通性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这一组织。——摘自1943年lO月《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材料四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塑像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国联成立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联“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说明当时二十六国要求建立联合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的两座雕塑反映出联合国的主要宗旨是什么?《联合国宪章》规定维护其宗旨的办法有哪些?当今世界威胁联合国宗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