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美国的历程》
材料二 美国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眩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三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注:黑人)。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国初期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了总统哪些权利?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对超过国家规定的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2: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请回答:
(1)依照材料1归纳罗斯福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据材料2,概括罗斯福为了应对大危机对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快速发展时期,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我们应当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来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它(罗斯福新政)大体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二是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
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预算的所谓“健全财政”,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仍然不顾强大政敌的反对,藐视经济规律,实现大规模的赤字开支。
材料2:(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材料3:(罗斯福新政)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探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将你知道的新政措施,按三方面归类,并说明新政财政赤字庞大的原因。
(2)材料2中的“不应消灭”指什么?“改进和补充”指什么?并说明“罗斯福的经济理论”给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带来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因比
请回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社会制度”的命运?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绥之一德,岂非上策乎?”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治国方略在唐太宗执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3)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和执政实践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材料二 英法等列强在签署《非战公约》时,都提出了所谓的“保留条件”。英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策之工具,使我想提醒阁下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繁荣与完整,对我们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利害关系。英国政府在过去曾极力 说明干涉这些地区是不能容许的。保护这些地区不 遭攻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项自卫措施。必须清楚了解到: 英国政府是在明确理解到条约不会损害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由行动才接受新条约的。
法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每个国家都保留有合法的防御权;如果一国破坏了他的不进行战争的保证,则所有其他国家应自动解除义务; 条约无论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抵触法国以前在国联盟 约、洛迦诺协定或各项中立条约中所承担的义务。
——以上材料均摘自《非战公约》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提出的两大原则,简评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回答英法两国参加《非战公约》最主要的“保留条件”是什么?他们提出的“保留条件”的实质是什么 ? 而他们各自的借口又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