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绥之一德,岂非上策乎?”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治国方略在唐太宗执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3)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和执政实践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福泽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对日本近代的发展作出贡献,但其弱肉强食的“脱亚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将日本国民的精神“移向西洋的文明”,对日本来说,所谓的“唇齿相依,邻国相助”已无意义。只有“禽兽相斗相食”的生存对于日本这个岛国才有意义。为此,福泽要求日本必须加入“食者”行列,与“西洋的文明国”共觅“良饵”,成为“亚洲东陲一新的西洋国”及“支配东亚的‘大英’帝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那些内容?
(2)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评价明治维新运动?

20世纪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台阶:孙中山的救国道路,毛泽东的建国道路,邓小平的强国道路。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的主要救国理论和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2)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的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指什么?简要中国为什么必须走这条路?

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全会于2006年10月8号在北京召开,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成为会议的主题,请回答:
(1)孔子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
(2)战后,发达国家实行的福利制度是保障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3)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4)“睦邻”外交是中国实现“和谐世界”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后,为促进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采取的最重要举措是什么?

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河南登封少林寺“三教合一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碑刻三人共一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如图)。同学们就此议论:
甲:“三教”应是指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世界三大宗教吧?
乙:可能不是。你看这幅图,三人共一个鼻子出气,加之碑名为“三教合一”,世界三大宗教何时“合一”过啊?。
丙:我认为这里的“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释、道、儒。
问题:你对三位同学的观点分别有何看法?请简述理由。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成为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19世纪50-60年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的20世纪初,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成型。到今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它已变成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真正的世界大市场,其代表性组织就是世界贸易组织。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间:
第一开始形成:
第二初步形成:
第三最终形成: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几个因素.
材料二八国集团峰会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的格伦伊格尔斯庄园召开,迎接他们的除了格伦伊格尔斯美丽的风景之外,还有逐渐升级的抗议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和暴力事件,全球化的反对者用树干堵塞了该镇的一座桥梁,还有人竖起了“G8无民主”的标语。反全球化者还声称要破坏这次峰会。
(3)结合教材知识思考,为什么出现了众多的全球化反对者?
(4)你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如何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