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 |
生态系统 |
采收对象 |
现有生物量 |
年增长率/% |
年采收量 |
||||
① |
马尾松林 |
马尾松 |
200 00m3 |
2 |
1 000m3 |
||||
② |
淡![]() |
鲰鱼 |
10 000kg |
34 |
3 600kg |
||||
③ |
山地 |
甘草 |
1 000kg |
20 |
300kg |
||||
④ |
滩涂 |
沙蚕 |
10 000kg |
30 |
500kg
|
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则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B.图中AB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图中的C、D点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曲线表明:该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受种群自身密度的制约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如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
B.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
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
D.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
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 |
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②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