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    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
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82年发行的我国宪法大全套,是新中国邮票的精品之一。其中该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下列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以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D.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2,4,6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材料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
【材料四】“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哪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5)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 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
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出生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
35岁
家庭出生: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