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陕西剪纸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三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五 “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请回答:
(1)请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思想? 这种思想产生的时间、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对外贸易发展概况(部分)
时间 |
广州贸易 |
秦汉魏晋南北朝 |
与东南亚诸国贸易频繁,成为当时的外贸基地 |
唐朝 |
设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开创了长达千余年的市舶制度,开辟出从广州到大食国的航线 |
宋朝 |
正式修订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法”,广州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 |
元朝 |
广州受到挑战,但仍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的重要港口 |
明朝后期 |
废除“海禁”政策,广州市场和世界市场进一步紧密联系 |
清朝 |
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到鸦片战争前,广州一直是“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最重要的口岸 |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以来,以衙前主官物之供给或运输……(其它差役)各以乡户等第差充。民不胜其苦,而衙前为尤甚。今听免役,据家赀高下出钱,由官雇役。单丁、女户原无役者,概输钱,谓之“助役”。……一面便民,而一面亦借助役钱增岁收。……反对者谓“上户则便,下户实难”,语非无理。又于额用已足外,复增取二分谓之“宽剩”,则下户、单丁、女户更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赋役制度改革,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与丁役合并为一,而且以田亩为重。……用《明史·食货志》的说法即是:“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赵冈:《赋税制度与土地分配》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改革差役法的主要手段及其结果。
(2)据材料二,概括明朝赋役制度“一条鞭法”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从宋至明赋役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
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
观点一 |
观点二 |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
1900年 |
1917年 |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
1840年 |
1860年 |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年):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又称“十月战争”。这场战争是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失地而对以色列的战争。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东战争下一个定义并概况中东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