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三: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全球通史>
材料四

(1)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当时的皇帝欲下令治理黄河,试简要说明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设立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应的是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制度有什么特点?
(4)根据材料四中的地图回答元朝在地方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材料周文(即西魏宇文泰,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苏绰)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以理人之要,在于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其二,敦教化(教之以孝悌,使人慈爱;教之以仁顺,使人和睦;教之以礼义,使人敬让);其三,尽地利(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戎敕部人,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其四,擢贤良(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理人。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其五,恤狱讼(性则为善,情则为恶。善恶既分,赏罚随焉。赏罚得中,则恶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其六,均赋役(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人悦;若检理无方,则吏奸而人怨)。
——摘编自《北史·苏绰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西魏苏绰改革的相同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魏苏绰改革的作用。(6分)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中之重要提倡事业,如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工商科进士学位;光绪三十三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二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60年内仅见之盛举。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民国政府公布《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1917年):(1)每年能将国货运往外国销至10万元以上,而营业时期继续已逾3年者,给予一等奖章;(2)设立工厂资本在5万元以上,营业确有成效者,给予二等奖章;(3)发明有实用之物品或器械,给予三等奖章;(4)以中国资本发起开矿、放垦、渔牧等实业,及提倡设立实业学校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状;(5)商会农会能实心提倡商务或农业,著有成绩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章。
一摘编自《新编实业法令》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奖励实业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最先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地方组织而存在的,周时的一“党”约“五百家”。后来人们把在朝堂之上因共同利益或主张结成的政治势力集团称为朋党。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朋党的存在且党争不断,如秦代吕(吕不韦)缪(缪毒)之争,东汉钩党(外戚与宦官集团)之争,唐朝牛李党争,宋代熙丰、元佑党争,明朝末年东林党人与阉党的争斗。对党争的评论也很多。孔子教导弟子“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韩非子更加反对朋党,认为结党营私足以亡国。北宋欧阳修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王夫之更是尖刻地评判道:“朋党之兴,始于君子,而终不胜于小人,害乃及于宗社生民,不亡而不息。”
——摘编自王桐龄编著《中国历代党争史》等资料
材料二为筹措军费以镇压苏格兰起义,1640年专制君主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中,支持国王的一派称为“骑士党”,多为受到王室恩宠的大贵族,是坚定的国教信仰者;反对国王的一派称为“圆颅党”,主要由新贵族、乡绅及工商业者组成,大多由非国教徒组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次年召开了新一届议会,在这届议会中,英国近代两党的雏形——“宫廷党”与“乡村党”开始出现。1679年4月召开的新一届议会中,沙夫茨伯里领导的乡村党获得绝对多数,敦促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政府不得随意逮捕或监禁任何人,这使得“反对派不必因为害怕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而遭到迫害了”,并且试图通过干预王位继承的《排斥法案》。针对这一法案,议会公开分裂,拥护这一法案的被对手称为“辉格党”,法案的反对者被讥讽地称为“托利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案包含限制王权的13个条款,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英国的政党政治随之兴起。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党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党争现象做简要评价。(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英国两党政治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同期中国相比,英国政党有何不同之处。(10分)

【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二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请回答:
(1)阿里改革的主要目是什么? 据材料一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为什么说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 这对俄国的现代化有何影响?
(3)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材料二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因为他找着一个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来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的方案。……若是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不虞威胁,不虞匮乏,信仰和言论有充分的自由,则我们不能不承认,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
——费孝通:《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l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材料四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l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l972年之后,尽管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定性没有根本改变,但美国形象在中国人的。中发生了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l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十艮又爱的国家。
——摘编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对美国新政有何印象? 材料中所指的共同的时代课题是什么? 罗斯福找到的“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方式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四,据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l963年、l972年之后美国形象变化的具体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出影响中国人对美国形象认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