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这说明:
| A.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 B.当时苏联处于战略优势 |
| C.赫鲁晓夫在对美国进行军事恫 | D.赫鲁晓夫放弃与美国的竞争,讨好美国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 )
| A.北洋海军的参战 |
| B.战争由朝鲜引发 |
|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
|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
|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
|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
|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
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
①“冲击——反应”模式
②“侵略——革命”模式
③“早期启蒙”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 )
|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
|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 |
|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
|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某通商口岸一个美国商人赤裸裸地对他的英国同行讲:“我们不反对你们,你们只管去捞取好处,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分享这个好处。”美国商人这么说的重要依据是 ( )
|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 C.关税则例 | D.外舰进泊通商口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