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室常用苯甲醛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反应式如下:

已知:
①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8g(4℃)、0.34g(25℃)、0.95g(60℃)、6.8g(95℃)。
②乙醚沸点34.6℃,密度0.7138,易燃烧,当空气中含量为1.83~48.0%时易发生爆炸。
③石蜡油沸点高于250℃

实验步骤如下:
① 向图l 所示装置中加入8g氢氧化钠和30mL水,搅拌溶解。稍冷,加入10 mL苯甲醛。开启搅拌器,调整转速,使搅拌平稳进行。加热回流约40 min。
②停止加热,从球形冷凝管上口缓缓加入冷水20 mL,摇动均匀,冷却至室温。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10 mL。水层保留待用。合并三次萃取液,依次用5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10mL 10%碳酸钠溶液洗涤,10 mL水洗涤,分液水层弃去所得醚层进行实验③。
③将分出的醚层,倒入干燥的锥形瓶,加无水硫酸镁,注意锥形瓶上要加塞。将锥形瓶中溶液转入图2 所示蒸馏装置,先缓缓加热,蒸出乙醚;蒸出乙醚后必需改变加热方式,升温至140℃时应对水冷凝管冷凝方法调整,继续升高温度并收集203℃~205℃的馏分得产品A。
④实验步骤②中保留待用水层慢慢地加入到盛有30 mL浓盐酸和30 mL水的混合物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析出白色固体。冷却,抽滤,得到粗产品,然后提纯得产品B。
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萃取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              (仪器名称),实验前对该仪器进行检漏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           ,而用碳酸钠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醚层中极少量的苯甲酸。醚层中少量的苯甲酸是从水层转移过来的,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无水硫酸镁是               剂;产品A为                
(4)蒸馏除乙醚的过程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蒸馏得产品A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蒸馏温度高于140℃时应改用_________________冷凝。
(5)提纯产品B 所用到的实验操作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1分)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元素的符号: A、B、C
(2)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族。
(3)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用电子式表示C的单质与H2反应的过程
(4)由元素A、C及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的类型有

(12分)(1)下列变化(填序号)①碘的升华②烧碱熔化③氯化钠溶于水④氯化氢溶于水⑤氧气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既发生离子键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2)用电子式写出MgCl2、HCl的形成过程
①MgCl2的形成过程:
②HCl的形成过程:

(8分)由以下一些微粒:136C、3919K、4020Ca、126C、147N、4018Ar
其中:(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

(8分)原子序数11-17的元素,自Na到Cl,电子层数相同,
(1)最外层电子数从增加到,随着核电荷数依次递增;
(2)原子半径依次(填“增大”或“减小”),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填“增强”或“减弱”,下同);
(3)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因此,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下图为喷泉实验装置图。

(1)若大烧瓶内充入的为干燥NH3,要使喷泉形成表中的各种颜色,请写出A溶液里溶质(如能用有关离子表示,请写出离子符号)的名称或离子符号。

实验编号
A溶液颜色
B溶液颜色
A溶液中溶质

无色
红色


黄色
红褐色浑浊


紫色
蓝色


无色
乳白色浑浊

(2)分析实验①中B溶液变红色的原因(结合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___
实验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