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种野生型细菌,自然条件下产生了:Ⅰ型(含LA基因)、Ⅱ型(含LB基因)、Ⅲ型(含LC基因)三种新类型,现将等量四个品系的细菌混合,置于恒定密闭条件下培养,间隔相同时间,六次测得个体数量(单位:个/10-2mm3)如下,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
2
3
4
5
6
野生型
95
150
320
320
300
250
Ⅰ型
100
210
655
950
1085
1100
Ⅱ型
80
120
110
98
60
35
Ⅲ型
110
160
210
215
150
73

 
(1)野生型细菌能产生新类型的根本原因是          。多种新类型细菌的出现,表明了生物变异具有              的特性。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在自然条件下菌群中LA基因频率会上升”的结论?为什么?
      ,                                                                    
(3)如果Ⅱ型细菌在空气中能很好生存,那么将Ⅰ、Ⅱ型细菌通过人工融合形成杂种细菌,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是什么?         。在通气培养下能否生存,原因是                                                                     。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基因突变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农业生产上,常用2,4—D作除草剂除去小麦田里的马齿苋(一种双子叶植物)。
(1)2,4—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其生理作用表现出____性;一般在____浓度时,能抑制马齿苋生长。
(2)不同植物对2,4—D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其中对2,4—D反应敏感程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小麦/马齿苋)。
(3)由于对2,4—D影响马齿苋生长的情况所知不多,若要确定2,4—D溶液杀死马齿苋的最低浓度,可先设计一组________________的预实验进行摸索,以便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在预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请举出一个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苹果压汁加工时,容易发生褐变而影响果汁的品质。苹果汁褐变是指在有氧条件下,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氧化多酚化合物,以至生成褐色物质而引起的现象。请分析回答:
(1)刚压榨的苹果汁置于冰箱(4℃)中可延缓褐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削皮后的苹果也易发生褐变,请提出一种对削皮苹果既能暂时保鲜又能延缓褐变的简便方法(冰箱保存除外)。____________ 。
(3)生产中发现:成熟苹果压汁加工时,褐变程度轻于未成熟苹果。某研究小组提出下列两种实验假设以解释此现象的产生原因。请完成下列实验:
假设一:苹果成熟过程中多酚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而多酚氧化酶含量相对稳定。
假设二:苹果成熟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含量逐渐降低,而多酚化合物含量相对稳定。
供选实验材料:未成熟苹果,成熟苹果,多酚氧化酶溶液,多酚化合物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未成熟/成熟)苹果,压榨制成苹果汁,静置一段时间,待用。
第二步: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苹果汁,观察并记录褐色深浅程度。
第三步:往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多酚氧化酶溶液,振荡混合均匀;往B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振荡混合均匀。
第四步:分别观察比较A、B试管苹果汁加试剂前后褐色深浅变化情况。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A试管苹果汁________________,B试管苹果汁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一成立。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GFP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下图表示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本流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必需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受精卵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然后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技术来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否已导入成功。
(3)在进行过程④前,利用______技术可以获得数目更多且基因型相同的绿色荧光小鼠。
(4)GFP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不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也不影响由目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且对细胞无毒性作用,因此GFP基因可以运用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______。

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


休息
与其它物种关系
进食
其它活动
物种A
20%
15%追逐物种B
55%吃种子
10%
物种B
20%
25%被物种A追逐
45%吃种子
10%
物种C
75%

l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吃物种C
5%

(1)根据表中信息,试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2)物种A、B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物种C与物种A的关系属于____。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
(4)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若研究发现一段时期内,进人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碳元素总量与由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碳元素总量相等,则说明该项生态系统基本处于______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Ⅰ)写出有关序号或字母所代表的含义或生理过程。
①: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Ⅱ)(1)神经递质通过____,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传递,其间信息传递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接收兴奋性递质刺激的神经细胞,其膜外电位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刺激下,C过程会增强,同时该腺体中的______(激素)分泌量会减少,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两类激素间的作用称为____作用。
(3)图中A的分泌量的多少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
(4)当吃食物过咸时,可导致________的上升,通过图中的①和____调节可使之恢复正常,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