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
材料一: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兴办3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而关键的抉择,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理论创新的热土。当前深圳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必须以当年改革开放初期“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努力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闯出一条新路。要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状态,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运用价值观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而关键的抉择?(7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8分)
发展民主,改善民生,民主和民生犹如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共同给力中国加速发展的车轮。以民生促民主,以民主保民生,成为今年“两会”最突出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列举了一些影响民生的问题,请从“发展生产”的角度,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经济生活》道理。
近年来,“幸福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某班同学以“幸福感”为话题,展开讨论。
同学们发现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在成功人士心中,幸福也许就是努力拼搏后的财富;在老人心中,幸福也许就是晚辈所给予的关爱;在儿童心中,幸福也许就是无忧无虑的嬉戏玩耍。
(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何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
同学们还发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
(2)下表列举了我国当前几种分配不公的现象,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填写表格。
材料:文化是城市的发展之源、前进之本、立市之魂。文化在城市竞争中处于原动力位置。
2011年的金秋,一道道文化大餐将让安徽的百姓应接不暇。“名城会”、“艺术周”、“牡丹奖”、“百家画展”……在一系列高品质文化活动的背后,是政府坚持“文化为民”,大力推行文化安徽建设的良苦用心。在9月2日举行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确立了今后五年建设“文化安徽”的重点任务——三个“十大”:实施十大先进文化建设工程,发展十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十大重点文化设施。省长说,2010年安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8.5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2%,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11位。而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普遍高于10%。在看到差距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必须充分发挥安徽文化资源,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省GDP和服务业的目标。
结合材料,请思考:
(1)我省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竞争力?
(2)就当前所学知识回答,怎样提升我省的文化竞争力?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太原等城市就绿色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进行专题调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调查显示,86.7%的人认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事关重大且迫在眉睫;71.3%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大有裨益。70%以上的人认为绿色产品应具有健康、节能、无污染的特点。53.8%的人表示乐意消费绿色产品;38.7%的人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37.9%的人表示购买过诸如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建材、绿色家电等等在内的绿色产品。
材料二数据显示,18.5%的人认为国内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15.2%的人认为目前绿色产品的品种还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消费的需求。17.3%的人反映绿色食品的假冒伪劣问题比较严重。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引进循环经济重大技术、装备的,应当制定消化、吸收和创新方案,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由其监督实施;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对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实行统筹协调并给予资金支持。
(1)简要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企业经营者应如何应对绿色消费。
(3)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
材料一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到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 分)
(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4分)
(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