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zhuó)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piè)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chài)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chóng)死矣。身为戳,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    ②忮(zhì):嫉妒、侵害。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杼相之相:辅佐
B.扌豕崔杼之子扌豕 :挑拔
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诛:杀掉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与:结交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庄公死,更立景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得庆封,负之斧质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C.后世以为法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其始相助,后必相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
  ①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翻译。
①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
                                                                                                                                                            
②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
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其后贼帅张金称众数万,屯于县界,屠城剽邑,郡县莫能御。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或日有数合,每挫其锋。炀帝遣将军段达来讨金称,善会进计达,达不能用,军竟败焉。达深谢善会。后复与贼战,进止一以谋之,于是大克。
金称复引渤海贼孙宣雅、高士达等众数十万,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善会以劲兵千人邀击,破之,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金称稍更屯聚,以轻兵掠冠氏。善会与平原通守杨元弘步骑数万众,袭其本营。武贲郎将王辩军亦至,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不利,善会选精锐五百赴之,所当皆靡,辩军复振。贼退守本营,诸军各还。
于时山东思乱,从盗如市,郡县微弱,陷没相继。能抗贼者,唯善会而已。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会太仆杨义臣讨金称,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取善会之策,频与决战,贼乃退走。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金称将数百人遁逃,后归漳南,招集余党。善会追捕斩之,传首行在所。帝赐以尚方甲槊弓剑,进拜清河通守。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传首江都宫,帝下诏褒扬之。
士达所部将窦建德,自号长乐王,来攻信都。临清贼王安拥兵数千,与建德相影响。善会袭安斩之。建德既下信都,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反为所败,婴城固守。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建德犹欲活之,为其部下所请,又知终不为己用,于是害之。清河士庶莫不伤痛焉。——选自《隋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遗憾
B.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提升,提拔
C.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抵触,不顺从
D.反为所败,婴城固守绕,围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
B.善会大业中为鄃令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
C.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
D.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所当皆靡,辩军复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段达讨伐金称,善会进献计谋,未予采纳,段达失败。后来的战斗中,段达采纳了善会的谋略,大大地打败了金称。
B.那时崤山以东地区时局混乱,百姓纷从盗贼,官府势力微弱,很多郡县被盗贼攻陷。当时能够抵抗强盗的人,只有善会。
C.善会英勇善战,斩杀了金称,将金称的首级送到了皇帝所在的地方,跟从杨义臣斩杀了士达,将士达的首级送到江都宫。
D.建德打败了善会后,因为部下的请求,想让善会存活下来,但又考虑到善会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最终还是杀害了善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3)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急:危急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C.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D.失其所与,不知与:参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即患秦兵之来
B.夜,缒而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其下圣人也远矣,而耻学于师
D.子亦有不利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郑国危在旦夕之际,烛之武临危受命,说服秦军撤兵,表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深明大义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外交才能。
B.烛之武在见到秦伯后,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却先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的种种好处,继而又说明郑国灭亡只会对晋国有利,体现了他高超的游说本领。
C.在秦郑结盟的情况下,晋文公拒绝了大臣子犯提出的攻打郑国的请求,表现了他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和随机应变的谋略。
D.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是详叙,而其他方面如退师的前因后果等只作简略交代,为略写。从而做到了繁而不杂,层次井然。

将下面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公孙瓒知袁绍已据冀州,遣弟公孙越来见绍,欲分其地。绍曰:“可请汝兄自来,吾有商议。”越辞归。行不到五十里,道旁闪出一彪军马,口称:“我乃董丞相家将也!”
  乱箭射死公孙越。从人逃回见公孙瓒,报越已死。瓒大怒曰:“袁绍诱我起兵攻韩馥,他却就里取事;今又诈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报!”尽起本部兵,杀奔冀州来。
  绍知瓒兵至,亦领军出。二军会于磐河之上:绍军于磐河桥东,瓒军于桥西。瓒立马桥上,大呼曰:“背义之徒,何敢卖我!”绍亦策马至桥边,指瓒曰:“韩馥无才,愿让冀州于吾,与尔何干?”瓒曰:“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袁绍大怒曰:“谁可擒之?”言未毕,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直赶公孙瓒出阵后,瓒望山谷而逃。文丑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瓒大喜,遂同归寨,整顿甲兵。次日,瓒将军马分作左右两队,势如羽翼。马五千余匹,大半皆是白马。因公孙瓒曾与羌人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羌人但见白马便走,因此白马极多。袁绍令颜良、文丑为先锋,各引弓弩手一千,亦分作左右两队;令在左者射公孙瓒右军,在右者射公孙瓒左军。再令麴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袁绍自引马步军数万,于后接应。公孙瓒初得赵云,不知心腹,令其另领一军在后。遣大将严纲为先锋。瓒自领中军,立马桥上,傍竖大红圈金线帅字旗于马前。从辰时擂鼓,直到巳时,绍军不进。麴义令弓手皆伏于遮箭牌下,只听炮响发箭。严纲鼓噪呐喊,直取麴义。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纲急待回,被麴义拍马舞刀,斩于马下,瓒军大败。左右两军,欲来救应,都被颜良、文丑引弓弩手射住。绍军并进,直杀到界桥边。麴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公孙瓒见砍倒绣旗,回马下桥而走。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枪跃马,直取麴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引军杀回,绍军大败。
  却说袁绍先使探马看时,回报麴义斩将搴旗,追赶败兵;因此不作准备,与田丰引着帐下持戟军士数百人,弓箭手数十骑,乘马出观,呵呵大笑曰:“公孙瓒无能之辈!”正说之间,忽见赵云冲到面前。弓箭手急待射时,云连刺数人,众军皆走。后面瓒军团团围裹上来。田丰慌对绍曰:“主公且于空墙中躲避!”绍以兜鍪扑地,大呼曰:“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众军士齐心死战,赵云冲突不入,绍兵大队掩至,颜良亦引军来到,两路并杀。赵云保公孙瓒杀透重围,回到界桥。绍驱兵大进,复赶过桥,落水死者,不计其数。
  袁绍当先赶来,不到五里,只听得山背后喊声大起,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三员大将,乃是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因在平原探知公孙瓒与袁绍相争,特来助战。当下三匹马,三般兵器,飞奔前来,直取袁绍。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忙拨马而逃,众人死救过桥。公孙瓒亦收军归寨。玄德、关、张动问毕,瓒曰:“若非玄德远来救我,几乎狼狈。”教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
  却说袁绍输了一阵,坚守不出。两军相拒月余,有人来长安报知董卓。李儒对卓曰:
  “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现在磐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顺太师矣。”卓曰:“善。”次日便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赍诏前去。二人来至河北,绍出迎于百里之外,再拜奉诏。次日,二人至瓒营宣谕,瓒乃遣使致书于绍,互相讲和。二人自回京复命。瓒即日班师,又表荐刘玄德为平原相。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云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玄德曰:
“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洒泪而别。(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回)
1.这一文段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阅读这一文段,试概括汉末时代社会特点。
2.这一文段描写了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作者着墨最多赵云,试就文段分析赵云的人物形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