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中国人在书写西方国家名称时,总加上偏旁(通常是犬字旁),但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情况就显著减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夷”字的现象也越来越少。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是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称为“洋”了。这些变化反映出
①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观念的转变 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
③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④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清朝雍正皇帝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根据这种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应该是
A.海禁 | B.重农抑商 |
C.闭关锁国 | D.抑制兼并 |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 |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然而封建之治郡邑过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
D.郡县制能消除内乱 |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世袭制 | B.宗法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