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说:“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对其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
|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历史学家吕思勉曾说:“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其“衰机”指的是()
| A.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断了与世界的交流 |
| B.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 |
| 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丧失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先机 |
| 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
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
| 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
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表明张居正的经济观点是()
| A.重商抑农 | B.重农抑商 |
| C.农商并重 |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
《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包括()
| 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
| 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
|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 |
| 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 |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 A.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
| B.“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
|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
| D.官营手工业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