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为冰晶石(化学式为Na3AlF6)的晶胞。图中●位于大立方体顶点和面心,○位于大立方体的12条棱的中点和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是图中●、○中的一种。图中●、○分别指代哪种粒子 、 ;大立方体的体心处▽所代表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2)H2S和H2O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
熔点/K |
沸点/K |
标准状况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
H2S |
187 |
202 |
2.6 |
H2O2 |
272 |
423 |
以任意比互溶 |
H2S和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
(3)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若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醇),将析出深蓝色的晶体。与铜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铜原子相同的元素有_______(填元素符号)。实验时形成的深蓝色溶液中的阳离子内存在的全部化学键类型有 。实验过程中加入C2H5OH后可观察到析出深蓝色Cu(NH3)4SO4·H2O晶体。实验中所加C2H5OH的作用是 。
抗击“非典”期间,过氧乙酸()是广为使用的消毒剂。它可由H2O2和冰醋酸反应制取,所以在过氧乙酸中常含有残留的H2O2。测定产品中过氧乙酸浓度c0。涉及下列反应:
①□MnO4+□H2O2+□H+═□Mn2++□O2十□H2O
② H2O2+2+2H+ ═I2+2H2O
④ I2+2S2O32-═S4O62-+2I-
请回答以下问题:
(l)配平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配平系数填人以下方框内):
□MnO-4+□H2O2+□H+ ═□Mn2++□O2十□H2O
(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时(反应④)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b0 mL待测液,用硫酸使溶液酸化,再用浓度为a1 mol·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H2O2,耗用的KMnO4体积为b1 mL(反应①,滴定过程中KmnO4不与过氧乙酸反应)。另取b0 mL待测液,加入过量的KI,并用硫酸使溶液酸化,此时过氧乙酸和残留的H2O2都能跟 KI反应生成 I2(反应②和③)。再用浓度为a2 mol·
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耗用Na2S2O3溶液体积为b2 mL。
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过氧乙酸的浓度(用含a1、a2、b0、b1、b2的代数式表示)。
c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计算待测液中过氧乙酸的浓度c0,加入的KI的质量已过量但没有准确称量,是否影响测定结果 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C为金属元素,A、C与B、D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B、D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和的2倍,这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2种气体,2种固体。
(1)写出元素符号:A,B,C,D。
(2)在由A、B、C、D四种元素两两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中,非极性分子有;其结构中存在非极性键的分子晶体有;其结构中存在非极性键的离子晶体有__________;(各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3)写出两种均含有A、B、C、D四种元素的化合物两种:、。
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
(1)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
(2)60℃左右时,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淀粉酶,充分反应。然后把反应后的全部液体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从半透膜袋里析出的物质是,该操作的名称是。
(8分)已知将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现有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中共有KCl、Cl2、H2SO4、H2O、KMnO4、MnSO4、K2SO4七种物质:
(1)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________,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不需配平)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电子。
(4)如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紫红色。说出NaBiO3的一个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Mg2Al(OH)6Cl•xH2O]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 Al2O3、HCl和水蒸气,现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确定其化学式(固定装置略去)。
(1)Mg2Al(OH)6Cl•xH2O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只通过测定装置C、D的增重来确定,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C的作用是。装置连接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名称是。
(3)加热前先通过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完成后,再持续通入N2的作用是。
(4)完全分解后测得C增重3.65g、D增重9.90g,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