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与图示信息不相符的是
A.图甲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生物B处于最高营养级 |
B.图乙中种群在c—d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C.图甲中A代表分解者,能将产生的CO2 能将传递给E |
D.图乙中a年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c年时低 |
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A.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的影响,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 |
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二部分 |
C.探究Ca2+的主动吸收,使细胞外Ca2+浓度分别大于和小于细胞内液的无机盐浓度 |
D.研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的效果,分别使用龙胆紫和醋酸洋红进行染 |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
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来源之一。随着全球气候暖化加剧,土地耕作方式越来越受关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种植同种作物,土壤肥力会下降,为不伤地,农业生产中常采用轮作方法进行耕种。 |
B.影响农作物产量的环境因素只有土壤肥力、水分、光照、大气CO2浓度 |
C.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是,松土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诱发沙尘暴;同时松土会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从而加剧温室效应。 |
D.免耕法是不用或尽量少用松土措施。免耕水稻叶片中的氮素含量比翻耕水稻更高,细胞吸收的氮素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 |
下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依次与a、b、c、d、e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A.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脱氧核糖核苷酸
B.物质出入细胞、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O2进出细胞
C.生命活动调节、免疫调节、体液调节、反射弧、突触
D.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蓝藻、颤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
B.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确定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
C.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了DNA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
D.萨克斯把绿叶的一半遮光,置于光下一段时间,证明了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需要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