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红是最常见的合成色素。某研究小组以蚕豆根尖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胭脂红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选取发芽程度相同的蚕豆种子若干,分为两等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然后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A、B溶液分别处理萌发的蚕豆种子根尖,处理24小时,洗净,培养到根尖约5cm长;然后用卡诺氏液固定,并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成临时装片,每个剂量组观察300个细胞,观察记录发生染色体畸变的细胞个数,计算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
胭脂红处理浓度(g/ L) |
胭脂红A处理 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 |
胭脂红B处理 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 |
|
1 |
0 |
3.50 |
3.50 |
|
2 |
0.02 |
5.30 |
5.00 |
|
3 |
0.04 |
9.60 |
9.30 |
|
4 |
0.06 |
13.00 |
12.20 |
|
5 |
0. 08 |
13.90 |
13.70 |
|
6 |
0.10 |
14.60 |
14.50 |
|
注: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染色体发生畸变的细胞个数/300)×100%
请回答:
(1)卡诺氏液起到固定 的作用。
(2)每个剂量组观察的300个细胞应处于细胞周期的 。
(3)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从第1组可以看出,染色体畸变不仅发生在人为因素下,也可以发生在 。
(4)从1-6组看,染色体畸变率随着 增加而增大。
(5)从胭脂红A、胭脂红B的实验处理比较来看,胭脂红A
。
(5分)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据图分析并回答(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
(1)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
(2)E作用于B,使B分泌某种物质,并调节对幼仔的照顾行为,则E、B细胞分泌的物质分别是、。
(3)从突触的构成上看,E末端与B细胞之间的结构是指______;在E的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8分)藏报春的叶片有绿色、白色、花斑三种类型,属于细胞质遗传;花色由一对核基因
控制,基因型
为红色,
为粉红色,
为白色。
(1)白花、花斑叶片植株①接受花粉,红花、绿色叶片植株②提供花粉,杂交情况如图a所示。根据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特点,①向③传递,而②向③传递。③的叶片类型可能是。
(2)假设图
中④个体自交,后代出现绿色叶片植株⑤:花斑叶片植株⑥:白色叶片植株⑦的比例是,这是因为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分离具有的特点;后代出现红花、花斑叶片植株:白花、花斑叶片植株的比例。
某同学用含有不同种类酶制剂的洗衣粉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
布料 |
污染物 |
水温 |
A(蛋白酶洗衣粉) |
6×6 cm |
蛋白膜 |
40℃ |
B(脂肪酶洗衣粉) |
6×6cm |
蛋白膜 |
40℃ |
C(蛋白酶洗衣粉) |
6×6cm |
淀粉膜 |
40℃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
该实验还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有。(写两个)
(2)该实验中与;与分别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填序号)。
(3)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来判断酶的催化效率。
(4)蛋白酶洗衣粉的去污原理是。
课题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1)取甲、乙两套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装置 |
反应瓶中加入的材料 |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
测定项目 |
甲 |
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酵母菌悬浮液各1mL |
① |
细胞呼吸氧气的消耗量 |
乙 |
② |
等量的蒸馏水 |
③ |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前三组实验所用微生物种类相同,第四组实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60分钟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
||
级别 |
甲 |
乙 |
|
第一组 |
液滴向左移动 |
液滴不变 |
④ |
第二组 |
液滴向左移动 |
液滴向右移动 |
⑤ |
第三组 |
液滴不变 |
液滴向右移动 |
⑥ |
(14分) 下图一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二、图三表示外界相关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②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①过程中产生的[H]用于③过程。
(2)图三中,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0℃时植物体(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点表示。
(3)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强为图二中的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最佳。
(4)如果将植物种在温室中,写出提高植物产量的措施(环境因素)(至少写2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