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于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注:韩愈当时为洛阳县令。下面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市:卖,此指做官 |
B.东都虽信多才士信:相信 |
C.奚所咨而处焉咨:询问 |
D.夫南面而听天下听:治理 |
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冀北马多于天下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 |
B.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若属且皆为所虏 |
C.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木欣欣以向荣 |
D.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多于南亩之农夫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伯乐能识马,一遇到好马就把它挑走了,马群中没有良马了。 |
B.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 辞去官职而闲居在家的士大夫们,又跟谁去交游呢? |
C.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 现在,二位都被有更大权力的人要走了,他们怎么能在心里没有怨恨呢? |
D.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
把我后面所说的,替我表示对选尽人才这件事的抱怨。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韩愈担任河南县令时为送处士温生赴任而写的,联系写作背景和内容,体裁应视之为古代特有的赠序。 |
B.伯乐的典故曾几次被韩愈引用,可见由于韩愈本人命运的坎坷,对伯乐能识别千里马的故事是很有感情的。 |
C.文中运用了比喻,把大夫乌公比作伯乐,把温生比作千里马,极力称颂乌公的知人善用和温生的品德才学。 |
D.本文表达了作者为朝廷得到人才而十分喜悦和为私人失去了很好的朋友而痛感惋惜的心情。 |
文中说:“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情感?试结合文本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外兄杜幼文为粱州刺史,要睿俱行。梁土富饶,往者多以贿败;睿时虽幼.独用廉闻乙宋永光初,袁凯为雍州刺吏,见而异之,引为主簿。大军发郭,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久之,顾睿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厂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口垂十万,闭垒经年,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辄盈满。睿料简隐恤,成为管理,于是死者得埋葬,生者反居业,百姓赖之。初,肥水堰立,使军主王怀静筑城于岸守之。魏攻陷怀静城,千佘人皆没;魏人乘胜至粗堤下,其势甚盛;军监潘灵枯劝叙退还巢湖,诸将又请走保三叉。睿怒曰: “宁有此邪!将军死绥,有前无却。”囚令取伞扇麾幢,树之堤下,示无动志。睿素羸,每战未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督厉众军。魏兵東凿堤,睿亲与争之,魏军少却,因筑垒于堤以自固。睿起斗舰,高与合肥城等,四面临之。魏人计穷,相与悲哭。睿取攻具既成,堰水又漓,魏救兵无所用。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中弩死,城遂溃。俘获万佘级,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悉充军赏。睿每昼接客旅,夜算军书,三更起,张灯达曙。抚循其众,常恐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
七年,迁左卫将军,会司州刺史马仙碑北伐还军。为魏人所蹑,三关扰动,诏睿督众军援焉。叙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众颇讥其示弱。睿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是时元英复追仙碑,将复邵阳之耻,闻睿至,乃退。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托孤兄子过于己于。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普通元年八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九。初,邵阳之役.昌义之甚德,请曹景宗与叙会,因设钱二十万赌之。景宗掷得雉,睿徐掷得卢,遽取一子反之,曰“异事”,遂作塞。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叙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节选自《梁书.韦睿列传》,有删略)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睿俱行 要:通“邀”,邀请 |
B.焉遑遑而更索 遑遑:匆匆忙忙的样子 |
C.男女口垂十万 垂:流传 |
D.恂恂未尝忤视 恂恂:谦恭的样子 |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韦靓“胆识过人”或“善抚七卒”的一组是 ( )
①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
②飲料简隐恤,咸为营理。
③飲怒曰:“宁有此邪!将军死绥,有前无却。”
④魏兵来凿堤,叙亲与争之。
⑤俘获万余级,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悉充军赏。
⑥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
A.①⑤⑥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釵出身名门望族,为官廉洁,梁州富饶,前刺史皆囪收受贿赂而身败名裂;韦靓当时虽然年轻,却独因为廉洁而闻名。 |
B.韦靓爱护百姓,在代管郢州公务之初,面对触目惊心的惨烈局面,他料理抚慰,妥善安排,赢得老百姓的信赖。 |
C.韦飲带兵,既体恤士兵,又身先士卒,每次作战都不骑马,而是乘坐板舆,监督激励大军。 |
D.韦釵是个性情中人,有时他以“将军死绥,有前无却”激励将士,有时又以“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为自己辩护。 |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袁凯为雍州刺史,见而异之,引为主簿。(3分)
(2)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 (3分)
(3)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欲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门,邦曜不往。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
迁屯田郎中,稍迁漳州知府,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盗刘香、李魁奇横海上,邦曜絷香母诱之,香就擒。魁奇援郑芝龙事请抚,邦曜言于巡抚邹维琏讨平之。迁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并有声。或馈之朱墨竹者,姊子在旁请受之。曰:“不可。我受之,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性好山水,或劝之游峨嵋,曰:“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其洁己爱民如此。
历两京光禄寺卿,改通政使。黄道周既谪官,复逮下诏狱。国子生涂仲吉上书讼之,邦曜不为封进,而大署其副封曰:“书不必上,论不可不存。”仲吉劾邦曜,邦曜以副封上。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逾年起南京通政使。入都陛见,陈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事,帝改容纳焉。出都三日,命中使召还,曰:“南京无事,留此为朕效力,”吏部推刑部右侍郎,帝曰:“邦曜清执,可左副都御史。”明年,贼薄近郊。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缙彦慢弗省,邦曜太息而去。城陷,趋长安门,闻帝崩,恸哭曰:“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即解带自经。仆救之苏,恨曰:“是儿误我!”贼满衙巷,不得还邸舍,望门求缢,辄为居民所麾。乃命家人市信石杂烧酒,即途中服之,卒。
鲁时生者,里同年生也,官庶吉士,殁京师。邦曜手治含殓,以女妻其子。尝买一婢,命洒扫,至东隅,捧帚凝视而泣。怪问之,曰:“此先人御史宅也。时堕环兹地,不觉凄怆耳。”邦曜即分嫁女资,择士人归之。其笃于内行如此。《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邦曜絷香母诱之絷:拘禁
B、贼薄近郊薄:迫近
C、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檄:檄文
D、择士人归之归:出嫁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忠贤欲困之②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
B、①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②邦曜以副封上
C、①邦曜不为封进②辄为居民所麾
D、①邦曜太息而去②捧帚凝视而泣
20、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句子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是()
A、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 B、城陷,趋长安门
C、恨曰:“是儿误我!” D、乃命家人市信石杂烧酒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邦曜不爱做官,在魏忠贤当道时,没有像许多部门的官员那样到魏府走动,讨好献媚,于是受到魏的刁难。
B、施邦曜先是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官职,后任屯田郎中,在任期间他擒拿盗贼如神,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C、有人送给施邦曜一幅朱墨竹图,他的外甥请求他接受馈赠,施邦曜极力反对,认为这是为他人走后门留下机会。
D、施邦曜在敌人兵临城下之际,得知皇上已死,便毅然决然地多次选择自杀来报答皇恩,最后服毒而亡。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3分)
②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张汤者,杜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①。并取鼠与肉,具狱②磔③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父死后,汤为长安吏,久之。
周阳侯始为诸卿时,尝系长安,汤倾身为之。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汤贵人。汤给事内史,为宁成掾,以汤为无害,言大府,调为茂陵尉,治方中。
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已而赵禹迁为中尉,徙为少府,而张汤为廷尉,两人交欢,而兄事禹。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情,孤立行一意而已。见文法辄取,亦不复案,求官属阴罪。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始为小吏,乾没④,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慕之。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注:① 迅鞫(jū)论报:反复审讯,定罪判决。② 具狱:定案。③ 磔(zhé):古代的一种酷刑,分裂肢解尸体。④ 乾没:谋私利,或侵吞他人财物。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劾鼠掠治 劾:揭发罪状
B. 汤给事内史 给事:供职
C. 两人交欢,而兄事禹 兄事: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
D. 公卿相造请禹 造:就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汤倾身为之 均之二策www.jk.zy.w.com
B. 于是上以为能 以诛错为名
C. 始为小吏 临江王既为书谢上
D. 而张汤为廷尉 秦强而赵弱
9.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4组,能说明张汤“阿上弄权”的一组是( )。
① 劾鼠掠治,传爰书。② (周阳侯)尝系长安,汤倾身为之。
③ 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 ④ 两人交欢,而兄事禹。
⑤ 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 ⑥ 见文法辄取,亦不复案。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④⑥
10. 下列对原文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汤看守家舍疏忽大意,以致肉被老鼠偷吃而遭父亲鞭打。于是张汤掘洞取证,审鼠施刑。这一模拟刑狱审案的举动暗示其后来所形成的酷吏的性格。
B. 张汤善于政治投机,他以周阳侯为仕途升迁的突破口,为其解困纾患,因此得以结交显贵大夫,为他日后官场升迁、飞黄腾达铺平道路。
C. 张汤交游甚广,先后结识了周阳侯、宁成、武安侯、赵禹、田甲等,并得到他们的赏识和重用。张汤的升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部依附显贵而攀爬权力高峰的发迹史。
D. 张汤私交富贾,贪赃侵财;收接名士,沽名钓誉。为人狡诈而多权谋。张汤从长安小吏到位列九卿的升官经历,既说明其机变擅权的手段高明,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恶劣风气。
11.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汤贵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慕之。(3分)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门,邦曜不往。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
迁屯田郎中,稍迁漳州知府,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盗刘香、李魁奇横海上,邦曜絷香母诱之,香就擒。魁奇援郑芝龙事请抚,邦曜言于巡抚邹维琏讨平之。迁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并有声。或馈之朱墨竹者,姊子在旁请受之。曰:“不可。我受之,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性好山水,或劝之游峨嵋,曰:“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其洁己爱民如此。
历两京光禄寺卿,改通政使。黄道周既谪官,复逮下诏狱。国子生涂仲吉上书讼之,邦曜不为封进,而大署其副封曰:“书不必上,论不可不存。”仲吉劾邦曜,邦曜以副封上。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逾年起南京通政使。入都陛见,陈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事,帝改容纳焉。出都三日,命中使召还,曰:“南京无事,留此为朕效力,”吏部推刑部右侍郎,帝曰:“邦曜清执,可左副都御史。”明年,贼薄近郊。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缙彦慢弗省,邦曜太息而去。城陷,趋长安门,闻帝崩,恸哭曰:“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即解带自经。仆救之苏,恨曰:“是儿误我!”贼满衙巷,不得还邸舍,望门求缢,辄为居民所麾。乃命家人市信石杂烧酒,即途中服之,卒。
鲁时生者,里同年生也,官庶吉士,殁京师。邦曜手治含殓,以女妻其子。尝买一婢,命洒扫,至东隅,捧帚凝视而泣。怪问之,曰:“此先人御史宅也。时堕环兹地,不觉凄怆耳。”邦曜即分嫁女资,择士人归之。其笃于内行如此。《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邦曜絷香母诱之絷:拘禁 |
B.贼薄近郊薄:迫近 |
C.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檄:檄文 |
D.择士人归之归:出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忠贤欲困之②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 |
B.①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②邦曜以副封上 |
C.①邦曜不为封进②辄为居民所麾 |
D.①邦曜太息而去②捧帚凝视而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邦曜不爱做官,在魏忠贤当道时,没有像许多部门的官员那样到魏府走动,讨好献媚,于是受到魏的刁难。 |
B.施邦曜先是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官职,后任屯田郎中,在任期间他擒拿盗贼如神,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
C.有人送给施邦曜一幅朱墨竹图,他的外甥请求他接受馈赠,施邦曜极力反对,认为这是为他人走后门留下机会。 |
D.施邦曜在敌人兵临城下之际,得知皇上已死,便毅然决然地多次选择自杀来报答皇恩,最后服毒而亡。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①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举种:举众,全体。②生:生口(俘虏)。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交通:交际、往来 |
B.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
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查办 |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侵略 |
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暠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 B.②④⑤ | C.①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 |
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
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
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