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说:“在以苦修来世、禁欲主义、宗教虔诚为一方,以身体力行资本主义的获取为另一方的所谓冲突中,最终将表明,双方实际上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作者最终将表明的是
| A.宗教改革从内在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精神 |
| B.新教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扩展 |
| C.传教活动与殖民扩张活动相辅相成 |
| D.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社会因素 |
1917年10月24日晚,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紧急信件,申述了自己的立场——“情况已经万分紧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那么,下面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列宁希望立刻推翻腐朽的沙皇专制政府 |
| B.客观反映出中央委员会的内部分歧严重 |
| C.列宁当时在中央委员会内部地位不够高 |
| D.客观反映出两个政权并列局面的复杂性 |
据统计,英国工业增长率,1820年后长期维持在3%以上,但在1880年却下降为2%,1890年更下降为1%;对工业的投资率也由1850年的将近8%,下降为1914年的不到5%;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长缓慢,进口却急剧增加。下面对英国经济变化分析最准确的是
| A.英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结果 |
| B.英国向殖民地大量倾销商品的结果 |
| C.英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采取消极态度的结果 |
| D.英国经济受到美、德经济竞争的结果 |
“他得出的结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的宇宙观,他认为神只要把原子创造出来,由他们构成的物体就按照一个简单的自然法则,组成一个能动的机制。”材料中的“他”是指
| A.伽利略 | B.牛顿 | C.普朗克 | D.爱因斯坦 |
下图是“辞退俾斯麦”的历史漫画。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构架,辞退俾斯麦的主要是德皇,那么,该法律制度反映了
| A.德皇与帝国宰相之间权力相互牵制 |
| B.德皇的权力凌驾于帝国宰相之上 |
| C.政府与议会之间相互制衡 |
| D.德国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
据星岛环球网消息(2012年12月11日),美国大选刚结束,国内又起波澜——30多个州的10万多人,12日开始发起“独立运动”,要求所在州脱离联邦政府。这些民众在白宫网站的“我们合众国人民”网页上宣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公民向政府请愿的权利。”下列人物会支持他们做法的是
| A.普罗泰戈拉 | B.但丁 | C.莎士比亚 | D.卢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