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是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神与百姓的授予 |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权进行神化 |
|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
1902一1094年中国翻译外国论著533种,其中英文书89种,德文书24种,法文书17种,日文书321种。据此推论较为合理的是
| A.日本是西学东渐的主要桥梁 | B.中国人开始自办近代报刊 |
| C.南京临时政府保障出版自由 | D.思想界存在全盘西化的倾向 |
近代某一科举考试中曾出现这样的考题:“真神独一皇上帝”、“天父下凡事因谁?耶稣舍命待何为?”据此推测,这一考试应出现在
| A.太平天国时期 | B.洋务运动时期 |
| C.戊戌变法时期 | D.义和团运动时期 |
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其条款称:“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径派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造房舍及居留之用。”这一材料主要体现反映了( )
| A.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 B.上海英租界的建立 |
| C.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 | D.地方官员擅权误国 |
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
| A.由来 | B.职能 |
| C.特点 | D.性质 |
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
| 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 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 |
| 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