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温恒容容器中进行反应A(g)2B(g)
+C(g),若A的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需20 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24 mol·L-1,需要的时间
A.等于18 s | B.等于12 ![]() |
C.大于18 s | D.小于18 s |
A、B、C、D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A>B
B.四种元素中,C处于元素周期表中最左、下方,故原子半径最大
C.元素B和C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A、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没有两性氢氧化物
相同温度下,两个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2(g)+3Y2(g)2XY3(g) ΔH=-92.6kJ·mol-1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及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变化 |
||
X2 |
Y2 |
XY3 |
||
① |
0.1 |
0.3 |
0 |
4.63kJ |
② |
0.8 |
2.4 |
0.4 |
Q(Q>0)kJ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平衡常数:①>②
B.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1
C.达到平衡时,容器①、②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
D.若容器①体积为0.20L,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4.63kJ
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反应:C2H2(g)+O2(g)→2CO2(g)+H2O(1);ΔH=-1300kJ/mol。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
C.有4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
D.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
可逆反应A(g)+3B(g)2C(g);ΔH=-Q kJ/mol。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且不变的密闭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A和3molB,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 kJ在相同的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mol C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为Q2kJ,已知Q1=3Q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中A的转化率为75%
B.Q1+Q2=Q
C.达到平衡后,再向乙中加入0.25 molA、0.75molB 、1.5mol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乙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g)aA(g)+3B(g);ΔH=+Q2kJ·mol-1
已知可逆反应中,A、C的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