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仅1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材料四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困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在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结合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状况(可以从自然环境、经济、科技等方面思考)分析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外称呼变化的趋势。
(3)材料二、三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 (1870年)
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 (1920年)
材料四:(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关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 (19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5)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确认的原则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家垄断组织手里。这些大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并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它们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利润,增强竞争能力。它表明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产力的进步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还预示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会有更惊人的发展。在工业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也达到很高程度。它促成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当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即进入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
请回答:
(1)“将近30年的发展”指什么?
(2)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除材料中的解释外,你还有什么新的理解?
(3)“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的“现代”是什么含义?

2009年是农历牛年。右图是以牛为主题的如意造型,类似于

A.战国帛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
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北宋追求写意的风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品店之资,器用之本。
──



20080423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三 1871年10月16日,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20080423

──《日本政治史》
材料四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材料一、二在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如材料四所说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材料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采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四: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l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分)
(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4)材料四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