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太平洋丝绸之路真正的东端……在中国福建沿海的一个港口,叫做月港,这是一个自由贸易港,由于沿海贸易的兴盛,它发展得非常的繁荣,被誉为小苏杭……它的商品是通过国内的商人运送到月港,然后通过月.港的外贸商人运到马尼拉去……所以马尼拉和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这个航线的货源就是来自中国。因为运送出去的中国商品第一位的是生丝,以及丝织品,另外还有比方说棉布、瓷器,其他一些中国的商品,但是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所以这条航线就叫做太平洋丝绸之路。
——摘编自《樊树志讲明史:“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
材料二 从海权的意义来看,海权乃为控制海洋及利用海洋,以达成国家目标之能力,而拓展海权之主要工具为海军武力及商渔船队,武力用以制海以保障海上商渔船队与交通线(海上航路)之安全,而商渔船队可开发海外商业及经济利益,厚植国力,平时商业船队可赚取大量经济利益,战时可支援海军舰队作战。
——《马汉海权论之中心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英国“控制海洋”产生了哪些结果?
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不断的从感知到积累,从积累到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不断的反思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认为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名称 |
经济动力 |
中心国家 |
代表人物 |
主张 |
智者运动 |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
古代雅典 |
普罗泰戈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文艺复兴 |
A |
意大利 |
但丁、莎士比亚 |
人文主义 |
宗教改革 |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
德意志 |
马丁.路德 |
因信称义 |
启蒙运动 |
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B |
伏尔泰 |
天赋人权 |
(1)用表格的形式感知历史更清晰直观。在答题卡上写出表3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并请你为表3所示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材料二
材料三1951年,政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在小范围内实行养老保险。
1955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条件和退休待遇做了规定.经费完全来源于财政。
1978年,对国有企业职工、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条件、待遇水平作了统一规定。
l984年起,先后实行了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改变养老保险费由国家、企业负担,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1998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05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鼓励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入员参保并统一参保政策。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年后撒切尔政府削减社会福利支出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探讨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发展趋势。
材料四意大利历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都能读出当代意义和当下启示。
台北市长柯文哲近期在接受美国《外交政策》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四个华语地区,被殖民越久的地方就越进步。他给出的排序是:“新加坡比香港好,香港比台湾好,台湾比中国大陆好”。
——摘自《环球时报》2015年2月2日《社评:为被殖民唱赞歌,台北市长柯文哲有些狂了》
(3)请结合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期间的史实,评论材料四中柯文哲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茶叶和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文明交流的使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祥、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茶文化的“精神”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明清茶叶发展进入新阶段,茶文化深刻影响各个社会阶层,并深入社会生活,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就是其反映。中国茶叶也在此时开始销往欧洲市场,如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16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现今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进口国。而茶叶也对欧洲尤其是英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英国茶文化典范的英国下午茶自成体系,时至今日下午茶仍是英国人最普通的生活方式。一首英国民谣唱到:“当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周重林太俊林《中国茶叶改变了英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的角度,简析中国茶叶销往欧洲的条件。
表与茶相关的关键词
鸦片战争 |
茶马古道 |
波士顿倾茶事件 |
1005年澶渊之盟 |
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
郑和下西洋 |
老舍《茶馆》 |
丝绸之路 |
通商口岸 |
晋商 |
(3)阅读上表,任选出3个关键词,用“茶与”为标题,确定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用这3个关键词进行简要阐释。(11分。要求:标题补充完整;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历史阐述合理。)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明治维新)的确是对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形成转向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主的划时代的社会变革。
——野吕荣太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历史条件》
材料二新政府中主要是武士和贵族,没有直接来自资产阶级的代表。1868年的政体书中提到的三权分立,其实是徒托空言,未付实施。
——周一良《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及影响。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象一文官制度
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程西筠《从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取》
(1)概述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合理性。
现象二劳工福利
1878年英国实行“工厂与工场法”,限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间。
1897年英国制定工人赔偿法。
1908年英国制定关于老年津贴的法律。
1911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险法”。
——丹尼斯·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
(2)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劳工福利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现象三帝国主义
下图是《欧洲人对帝国主义的一个幻象》,它揭示了西方人对于帝国主义的理想化看法。图中一位白人修女教乌干达女孩怎样使用缝纫机。画面明确地将虔诚的、美丽的欧洲妇女和谦卑、举止端方的孩子们进行对比。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
社会意识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建房、骑马乘轿,应根据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各有所限制。嘉靖末年,逐渐发生了变化,“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
——《明代习俗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晚期社会观念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根源。
材料二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针锋相对,它发轫于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承诺。自由主义希望有一个能促进个人自由的社会。自由主义者反对君主、贵族或教士控制政治和社会,反对政府专横地干涉个人自由。经济政策对自由主义者来说也很重要。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立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指导性理论。在斯密看来,自私——乃至贪婪——是推动人们勤奋工作和创造财富的动力。政府应该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将自己干预经济的行为限制在保证法律和秩序的范围内。
——丹尼尔·谢尔曼等《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主义思潮在近代西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三“文革”时期是全民政治化癫狂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女英雄们在影视剧中冲锋陷阵、振臂高呼各种革命口号,用自己的身体语言为阶级斗争意识、革命专政意识和民族解放意识这些“文革”时期的主流话语代言。
文革结束后,文艺创作上开始更加尊重个体尊严,更加强调人文关怀。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局面,比如《亮剑》中率真粗鲁的李云龙,《党员二愣妈》中一心为群众谋福利却好心办坏事的二愣妈等。
(3)材料三反映了两个时期英雄人物形象的特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物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