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商店购买灯泡时,可发现灯泡内部的灯丝支架上附着少量红色物质----红磷,其作用是什么?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分)

科目 化学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1)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    (填化学式)。

(2)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    

(3)从图2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

②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相等

③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巨著。书中介绍了锌的冶炼方法:将炉甘石( ZnC O 3 )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泥封后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制得锌后“冷定毁罐取出”。以下是模拟该过程的流程图。

(1)流程中“粉碎”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反应区内碳酸锌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冷凝区中将气态锌转化成液态锌,理论上该区应控制的温度范围是    

(4)“冷定”后方能“毁罐”取出,从化学变化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

(1)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钨丝

B.不锈钢

C.青铜

D.赤铁矿

(2)铜用作导线主要利用铜良好的延展性和    性。

(3)钠钾合金在室温下为液态,其熔点为﹣11℃,钠的熔点为97.8℃。钾的熔点为63.5℃。比较钠钾合金与钠、钾熔点的差异。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4)普通黄铜是由铜、锌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欲验证黄铜中铜、锌化学性质未发生改变(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正验。

①取打磨过的20g含锌量为32.5%的黄铜样品,加入    产生气泡,溶液呈无色,并测得反应后的气体质量为0.2g和紫红色固体质量为13.5g,由黄铜中锌的化学性质未改变。

②取黄铜样品在酒精灯上灼烧,固体表面变黑,由此验证黄铜中铜的化学性质未改变。经讨论,仅根据固体表面变黑就得出结论,证据不充分,还需补充的实验方案是    (资料:氧化锌为白色固体,酒精的化学式为 C 2 H 6 O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其主要原理是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铁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前后溶液中未发生改变的主要微粒是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属于    变化。

(2)自然界中的水通常是混合物,不同领域对水质的要求不同。生活中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    

(3)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列举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4)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游泳池消毒、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现需配制100g8%的硫酸铜溶液,根据如图提供的试剂,拟定一个配制方案:   

(写出所选试剂和用量即可)。

(5)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现有80g硝酸钾和80g硝酸钠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50g80℃的蒸馏水,恒温条件下充分搅拌、静置,再冷却至20℃。两只烧杯80℃溶解后的现象和20℃时结晶现象如图二所示。(忽略液体体积变化)

①上述配制的硝酸钾和硝酸钠溶液在40℃时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②图二中,盛硝酸钾的烧杯在80℃和20℃时的现象是    。(选填字母序号)

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I.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 NaOH 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查阅文献得知:① NaOH 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慢,20℃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②乙醇密度为0.8g/mL;③氯化钠难溶于乙醇。

(4)20℃时,用小烧杯称取2.0g NaOH 固体,加入50.0mL乙醇,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20分钟,静置,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此时上层清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 液。20℃时, NaOH 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

(5)取按下表比例配制的乙醇—蒸馏水混合溶剂各20.0mL于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 NaOH 固体搅拌,至有固体未溶解时,停止加入 NaOH

烧杯编号

乙醇体积:蒸馏水体积

溶解 NaOH 的质量/g

4:1

1.1

3:1

1.4

1:1

3.1

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上述三只烧杯中均加入10.0mL相同浓度 HCl 的乙醇溶液。搅拌并静置后,发现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烧杯③中固体最少,主要原因是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  、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