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氨基酸数目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下表所示: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多肽化合物 |
催产素 |
牛加血压素 |
血管舒缓素 |
平滑肌舒张素 |
猪促黑色素 |
人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
氨基酸数目 |
9 |
9 |
9 |
10 |
13 |
22 |
(1)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
(2)表中③与④或⑤与⑥虽然功能相同,但各具专一性,它们之间的差异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
(3)在不知道血管舒张素具体结构的情况下推知这种肽类化合物至少有_____个氨基和_____个羧基,这些氨基和羧基位于肽类化合物的哪一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
(4)⑥中常见的氨基酸最多有____________种。
(5)假若构成这六类化合物的每一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则⑤的相对分子质量比④的相对分子质量多___________________。
薇甘菊是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种,也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每年我国因为薇甘菊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回答下列与之相关的问题:
(1)在薇甘菊的源产地中美洲,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难以形成危害,这是长期的结果;在入侵地,薇甘菊和本土所有生物共同构成。
(2)某人承包了薇甘菊的部分入侵地,用除草剂除去全部薇甘菊和其他的野生植物,种植了一些观赏菊。一段时间后,发现地里又陆续出现了一些薇甘菊和其他野生动植物,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几年后有人发现地里植物上蚜虫增多,为了确定其种群密度,通常应采用法调查。
(3)田野菟丝子对很多菊科植物都有危害作用,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田野菟丝子能够从菊科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变慢,直至死亡。田野菟丝子和菊科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花盆+生长良好的薇甘菊+不同数量的田野菟丝子
对照组:花盆+
b.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收割薇甘菊,去除田野菟丝子后称干重。实验结果如下图:
结果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接种的田野菟丝子数量的增加,薇甘菊光合作用积累的在减少。进行薇甘菊防治的最佳接种数量为。
(4)接种田野菟丝子并不是消灭薇甘菊的最佳方法,这是因为。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F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或作用对象。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B和C分别是由和 分泌产生(填器官)。
(2)信息分子E参与的稳态调节方式可能是。信息分子F作用的靶细胞③是。
(3)图中①过程表示;②表示增殖分化产生。
(4)寒冷时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写出人体寒冷时产生骨骼肌颤栗的反射弧:。
(5)靶细胞识别A、B、C、D、E、F等信息分子依赖于细胞膜上的。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禽流感病毒H7N9是一种RNA病毒, 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H7N9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流程,请回答问题。
(1)①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③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从分子水平上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____________技术。
(3)细胞Ⅱ的特点是,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与常规抗体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根据现代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土壤中筛选能有效降解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的细菌。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地菌),该培养基为培养基,其中化合物A为目的菌提供等营养要素. 培养和纯化时进行如图操作,
图示的操作方法是。
(2)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时,选材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___________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期的花药,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的花蕾.
(3)苹果醋是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果胶酶能够提高葡萄的出汁率并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其原因是。其生产过程中利用了______________的发酵作用;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能力较差,它的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2)若植物提供的能量为10000kJ,则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获得的最高能量值为kJ,若要使鹰体重增加x(来自于蛇的比例占a),则至少需要的植物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3)影响蛇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若某个时间内蛇数量减少,则鹰的数量。
(4)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的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10年前曾发生过火灾,此后慢慢恢复到现在的状态,这属于群落的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