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史》中说:“虽然尚未认识到作为资本主义精神背景的西方基督教义的转换对现代化的巨大支配作用,但确实已经感受到西方奔涌而来的利甲锐兵表象之中,跃动着一种奔腾不息的宗教理性力量,这种宗教理性力量是新生代知识分子群体对抗政治王权的精神土壤。……其本意……成为中国的马丁·路德。在传统意义的宗教价值符号内,完成政治结构的转型。”书中所指的“中国的马丁·路德”是指 ( )
A.洪秀全 | B.洪仁玕 | C.梁启超 | D.康有为 |
借鉴历史,总结历史,再根据现实情况,创造历史,这就是善读史书的毛泽东。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
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当时的背最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 B.皇帝制度 | C.分封制 | D.三公九卿制 |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
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