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国际恐怖主义
C 狭隘民族主义泛滥 D 地区霸权主义盛行
孔子以“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紧迫感期待出仕为官,主要是为了
| A.重振没落的家庭 | B.实现礼乐社会 |
| C.掌握国家统治权力 | D.显示自己渊博的学识 |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某研究者据此得出“名正言顺、礼乐刑罚”思想即“仁”与“礼”协调发展的思想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的人与人、人与社会无序问题”的结论。该判断
| A.材料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B.材料理解不准确,结论合理 |
| C.材料理解准确,结论不合理 | D.材料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孔子兴办“私学”这种形式
| A.改变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 B.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 C.使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 | D.形成了“官学”与“私学”竞争的氛围 |
贞观后期, 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恶其言”。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智力衰退又不愿虚心纳谏 | B.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 |
| C.骄傲自大,不思进取 | D.国力强盛且无外部威胁 |
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抗击荷兰,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遣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②郑成功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
③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
④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