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造成了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下列哪一项不是西欧衰落的表现:
A 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大幅下降
B 欧洲人的精神受到重创,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C 西欧失去了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心位置
D 英国成为债务国
观察下图,其变化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影响是
A.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 |
B.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
C.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 |
D.日本已成为政治大国 |
1947年,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在《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中说明:“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执行长期计划”是指
A.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
B.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
C.密切与西欧的经济合作 |
D.与西欧维持长久的盟国关系 |
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将其理论变为现实的道路问题时,开始侧重于暴力革命,后来也注重和平过渡。十月革命最初也贯穿着暴力起义的主旋律,并兼有和平夺权的考虑,但最终引发阿芙乐尔号“炮声”的是
A.《四月提纲》的提出 |
B.7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 |
C.俄军前线战事失利 |
D.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
马克思说:“现在,(巴黎公社)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材料中的“真正目的”是指
A.给予人民各项民主权利 | B.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
C.使人民成为公社的主人 | D.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 |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可见,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空想”是因为
A.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与阶级基础 |
B.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C.充分反映了世界无产阶级利益诉求 |
D.未启发欧洲工人阶级的斗争觉悟 |